发掘新材料创新潜力
近年来,园区依托长三角区域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推动区域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高标准打造科创孵化中心,充分发掘新材料产业创新潜力,致力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特色产业园区。
目前园区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则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为核心,吸引了嘉通能源、九九久科技、天赐材料等优质企业;生物药物产业链则汇聚了31家企业,包括巴斯夫、优嘉植保、泰禾股份等行业领军企业。
面对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机遇,洋口化学工业园围绕产品高端化、工艺绿色化、装备智能化,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由传统精细化工向现代精细化工提升。
其中,洋口化学工业园(西区)先后引进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建成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80%。园区现有巴斯夫、中化集团、上药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3家;九九久科技、高盟新材等上市公司30余家。
洋口化学工业园还建有多个创新载体。其中,电子化学品产业园重点打造电子化学品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孵化器规划定位为科技创新的集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孵化器,培育绿色氢醇氨和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万洋众创城重点引进润滑材料、橡塑制品、电气设备等产业,吸引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听海轩创新融合平台重点打造“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目前已和常州大学共建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如东分中心,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
为鼓励创新,园区构建了“政策—平台—服务”全链条支撑体系,除省、市、县普惠政策外,洋口镇还针对重大项目、高层次人才等提供配套奖励,并对优质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定制化支持。
园区还依托常州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分中心、洋口新材料研究院、科技镇长团等科创平台和科技服务队伍,推动资源共享,加快企业研发进度,解决发展难题。
中试基地先行先试
5月28日,总投资3.5亿元、占地89亩的洋口港化工中试基地正式开园。成为江苏省首批化工中试基地,将为广大新材料产业科研工作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实践平台,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作为江苏省首批三个化工中试基地中率先建成的项目,该基地可同时为12个中试项目提供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场地,聚焦纳米新材料等高端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卡脖子”技术,致力于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环节“断链”难题。
其中,首批6个来自国内外“双一流”高校、研究院的化工类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获得入园“金钥匙”,将陆续在洋口港开启项目中试。朱美芳院士介绍,此次首批入园的“高端尼龙项目”由其团队核心成员相恒学教授牵头,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产品将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医疗器械、汽车、电子电气、食品包装、体育用品等领域。中试成功后,项目将就地产业化。
数字智慧赋能零碳园区
2025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建设一批零碳园区”。洋口化学工业园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以率先建成零碳园区为目标,依托如东完备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推动绿色产业集群加速聚集。
作为首批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LNG等清洁能源项目,阳光岛将形成2000万~3000万吨/年LNG的接卸、仓储、气化能力,为园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大力推进冷能空分项目、冷能发电项目、冷能制液氢产业项目,以及国华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龙源风电升级改造项目、中广核如东风光同场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等。与此同时,园区积极推动化工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嘉通能源的余热发电、分布式光伏项目已建成投运,多个化工企业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在实施之中。园区还组织区内企业进行绿电交易,目前爱森化工已经与中广核通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完成每年8500万千瓦时的绿电交易。
洋口化学工业园还携手远景科技集团,建设碳排放可视化、数字化平台及能碳管理平台,依托平台进行碳足迹管理、碳排放核查。通过智慧微网协同优化、新能源管理套件促进新能源的消纳,通过能碳管理系统、产品碳足迹系统提升园区和企业碳管理能力,通过新能源碳资产管理系统统筹管理园区碳资产开发情况,为企业提供绿证渠道、实现绿电的溯源。园区力争2025年底完成能碳管理服务平台的基础功能搭建,通过核心企业与一批示范场景的接入完成先行示范区的全面运营管理数智化,2030年整体满足江苏省零碳园区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