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科学谋划、长远布局,指导园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近日,由新区管委会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编制的《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组评审。《规划》明确了园区发展定位,科学选择产业方向,并将指导招商引资、项目准入等工作的开展,为化工园区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
形成集群发展模式的产业链体系
《规划》明确,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将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抓西部大开发持续推进的战略机遇,发挥兰州新区的区位、交通、人才和政策优势,积极应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产能优化布局发展的新形势,对接兰州新区高端制造业发展需求,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绿色安全的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打造西北地区高端化工产业发展基地,为兰州新区、兰州市、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按照市场导向、有序发展的规划原则,兰州新区化工园区产业发展将以需求为前提、以效益为核心,选择具有良好市场吸引力和盈利前景的产品。根据周边市场情况、产业转移趋势及招商引资进度,形成“储备一批、推出一批、引进一批、落地一批、见效一批”的梯级推进模式,确保园区产业有序发展。
《规划》指出,安全、环保是实现化工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园区在规划、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提高安全、环保意识,高标准建设安全、环保相关的基础设施,高标准要求入园项目的安全、环保条件。
坚持合理布局、集聚发展,结合上位规划及周边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考虑化工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加快贸易、物流、服务等辅助配套体系建设,形成集群发展模式的产业链体系和主辅结合、互相促进的发展格局。
坚持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品,培育持续创新的高端产品开发能力。
形成内外联动的开放型化工产业发展格局
根据《规划》,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将坚持统筹合作、开放发展,加强与国内化工产业发达省份及周边区域的对接,建立产业转移及高端发展统筹衔接机制,与兰州新区重点发展的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协同共进的产业体系。发挥区位优势,瞄准中亚、南亚和欧洲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培育国际化经营能力,形成内外联动的开放型化工产业发展新格局。
抓住化工产业布局优化和升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高标准建设绿色、安全、智慧的化工园区。重点针对国内外一流企业、行业龙头展开招商,在产业转移的同时注重升级发展,重点发展中下游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打造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化工园区,建设西部乃至全国化工产业布局优化和升级发展示范区。
充分发挥园区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等高端产业需求,引进国内和国际一流企业,重点打造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培育相关产业集群,将园区打造成为西部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高地。
贯彻落实国家、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有关政策措施,创新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模式,成为兰州新区工业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发挥化工产业产值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特点,与兰州新区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区域制造业和经济发展引擎,为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充分利用兰州的科教资源,发挥兰州新区的区位、交通优势和配套优势,在园区内发展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和中试基地,发展新材料技术服务、测试、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通从高端化工产品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生产全链条,打造西北地区化工新材料研发中心,带动园区产业持续发展。
形成“双引擎”“两个维度”综合发展体系
《规划》明确了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即通过土地、基础设施、环境容量、交通物流等要素资源和基础设施投入,吸引资本、人才和技术等外部资源,在周边自然资源、石化产业提供原料的基础上,利用交通运输优势,外购部分原料,面向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需求,重点打造石化产业链延伸、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材料后加工四大产业板块,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
在产业发展初期,通过石化产业链延伸和对外招商引资双引擎发展。石化产业链延伸方面,以兰州石化及周边石化产业基础为依托,充分利用兰州石化原料、产业人才和技术资源,发展石化产业链延伸项目。
对外招商引资方面,抓住我国化工产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区位和物流优势,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园区吸引力,重点针对精细化工、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材料后加工行业的优质企业展开招商引资,快速形成产业规模,进一步促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丰富和加强产业体系
纵向上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各产业板块内部通过向上游延伸原料配套项目,中游发展关键中间体类项目补链、强链,下游延伸和拓展终端产品,从产品深度加工、能源梯度优化、副产品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共用、信息数据共享等方面出发,充分挖掘园区内企业间的协同潜力,使园区内企业形成以产业关系和基础设施为纽带的利益共同体。
横向来看,通过共同的原料配套或上下游原料互供,园区各产业板块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形成具有本园区特色的产业体系。建设化工物流、化工贸易、金融服务、科技开发、信息服务等服务平台,建立多方面全覆盖的创新型现代产业服务体系,提升园区产业体系的综合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