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淮安工业园区组织召开2025淮安聚氨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会议搭建“政产学研金”多方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多个项目签约落地,为聚氨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淮安工业园区聚焦新材料产业赛道,将聚氨酯产业作为核心发力点,精准招引产业链重点企业,高效推进聚氨酯产业园规划建设,实现了上中下游产业链全覆盖,正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基地。
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淮安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崔步银介绍,园区充分利用环氧丙烷、聚醚等产业基础,不断丰富聚氨酯新材料门类,补链延链特种聚醚、聚氨酯弹性体、泡沫材料、高性能涂料等产品,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着力打造集科研、孵化、生产、制造为一体的国内一流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基地。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秘书长吕国会充分肯定该园区聚氨酯产业发展规划与成果。他表示,淮安工业园区产业定位清晰,在功能性新材料、聚醚型聚氨酯等细分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正逐步成长为全国聚氨酯产业的重要集聚区。当前,聚氨酯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希望广大企业主动融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的发展浪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共同构建安全、低碳、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专精特新”的特色载体
活动现场,中资华融(淮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志成发布了淮安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产业园的发展定位与优势。
淮安聚氨酯新材料产业园是由当地政府、行业协会与企业三方共同打造的专业化产业园区,致力于服务聚氨酯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园区占地686亩,建有甲类厂房、甲类仓库、丙类厂房、丙类仓库、控制室、配电室、危废仓库、RTO废气焚烧炉、检维修厂房等完备设施,安评、环评手续齐全,可实现企业“拎包入住”,为其提供安全、稳定、省心的发展环境。
韩志成介绍,产业园具备政策、交通、科研、人才、资源、要素、营商环境七大优势,聚力打造服务、运营、金融、科技四大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其中,在手续办理方面,依托地方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中心以及全流程帮办服务,可实现化工项目50天“极速审批”;在硬件配套方面,产业园所有厂房均按标准厂房建设,配备污水处理、消防、维修等公共设施,可显著降低企业资金与时间成本。
厚植“向新而行”的发展沃土
近年来,通过专业化服务、资源共享与政策协同,淮安工业园区持续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深化技术研发、拓展市场,不断巩固和提升聚氨酯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现场,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秉鑫从区位交通、产业布局、营商环境、配套服务等方面对园区作了推介。据介绍,目前富强新材料、巴德聚氨酯、晨化新材料、斯德瑞克、瑞洋安泰、利成新材料等多家聚氨酯上下游企业已在淮安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初步形成“基础原料隔墙供应、下游客户就地配套”的产业格局。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巴德聚氨酯持续深化行业领域科技创新,其自主开发的“适用于聚醚连续化生产的双金属催化剂新工艺——连续法生产工艺”,与之前的间歇法相比,生产周期大幅缩短,聚醚产能大幅提升,能耗进一步降低,产品稳定性大幅提升。“该工艺每年可帮助国内聚醚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超10亿元,为行业减少固废、废水排放约7万吨。”该公司董事长戚渭新介绍说。随着淮安工业园区聚氨酯产业链的做大做强,该公司正在积极扩产,进一步满足周边企业需求。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核心驱动,金融是源头活水。研讨会还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与成果。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周毅与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姜志国共同为“北京化工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淮安聚氨酯工程及智能材料技术转移中心”揭牌,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此外,10个聚氨酯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一批战略合作协议和人才、金融赋能合作项目同步签约。
崔步银表示,“十五五”时期,园区将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争创国家级园区”目标,深入实施“产业立区、工业强区、科创兴区、改革活区”四大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并将聚氨酯产业作为新材料主导产业的核心支撑,力争到203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两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