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不是传统产业,应该是高端、高科技的行业,我们这里的化工产业就是要朝着这个目标发展。”在国家禁化武办、江苏省工信系统调研江苏常熟新材料产业园时,负责接待的常熟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国栋满怀信心地说。
江苏常熟新材料产业园是国内唯一一家“中国氟化学工业园”,从2001年成立至今,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化工园区高端发展新路。
特色鲜明 专注氟化学
“常熟新材料产业园主要发展新材料、氟化学、精细化学、生物医药等产业,氟材料产业特色尤其突出,在2006年12月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冠名为中国氟化学工业园,是外资、国企、民企围绕着氟化工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园区。”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会长赵伟建介绍说。园区牵头成立了江苏省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据国家产业政策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特色发展集聚区,目前拥有企业7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4家,已建成亚洲最大的氟材料生产及进出口基地。
特色产业也为常熟新材料产业园带来良好的业绩表现。2021年1~9月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0.64亿元,同比增长48.4%;完成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82.76亿元,同比增长58.7%;实现财政总收入8.77亿元,同比增长54.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4亿元,同比增长48.9%;实际利用外资5560万美元,完成工业投资22.49亿元。
“受益于园区氟化工的特色规划和集聚效应,我们现在和阿科玛等企业上下游协同得特别好。“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总支书记张志刚向调研组介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二氟一氯甲烷、二氟甲烷、五氟乙烷、八氟环丁烷、六氟丙烯等,主要用于制冷剂、气雾剂、发泡剂、下游氟产品原料、电子用气体、氟橡胶、医药中间体等领域,行业影响力越来越高。
“这家企业也是国内较早达到国际禁化武组织标准要求的企业,自2007年9月开始每三年一次,已经过4次OPCW组织的视察。”国家禁化武办相关负责同志说。
科技创新 靶向新材料
常熟新材料产业园非常重视科技创新,长期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是国家火炬计划常熟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也是江苏省首批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和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目前园区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家。
阿科玛常熟基地副总经理、政府事务总监陈玉叶表示,常熟新材料产业园不只是该公司在氟气体、氟聚合物的生产工厂,这里同样为全球市场提供了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方案,集成了新能源、自然资源管理、房屋节能与阻隔、轻质材料、消费电子产品解决方案等五大创新与研发平台。
在助推已落户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常熟新材料产业园在今年前3个季度又签约落户了新泰新能源材料、吴羽氟材料二期PVDF、康羽新药CDMO、虞美新药CDMO等产业项目20个,涉及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总投资116.35亿元,总用地952亩,预计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179亿元,年税收16.78亿元,将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江苏推行的化工整治,就是为了去低端、上高端,多给阿科玛、中昊化工这样的优秀企业腾空间。”江苏省工信厅材料工业处处长张星说,连江通海是江苏的产业优势,要多引进500强标准的高端企业,为江苏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支主力军。
绿色发展 重生态讲安全
常熟新材料产业园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把产业园建设成为节水型、生态型、绿色可持续发展工业园区。
“2014年我们就建成投用了全省首家化工园区水处理生态湿地,积极探索中水回用。委托中法水务对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运营管理,并引入资本开展二期扩建项目,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两万吨。”在一片绿油油的湿地旁,常熟新材料产业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凌建东介绍说。
水处理生态湿地不只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还充分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为湿地中心提供电力,通过景观造园在产业园内构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花园。这里也成为了产业园的节水教育基地。
作为江苏首个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常熟新材料产业园今年10月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成为苏南首个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
此外,该园区也是江苏省内率先采取封闭式管理的园区之一。园区自2019年起正式投用园区封闭化管理,实现区内危化品运输车辆等所有营运车辆的规范化管理,同年投资6000万元建设智慧园区项目,并于2020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实现了对环境质量、污染源、企业风险源等要素的实时监控预警与跟踪。
“未来,园区将继续提升创新能力,致力绿色低碳,牢守安全底线,走好‘专、精、特、强’的园区高质量发展之路。”凌建东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