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告,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重整程序结束,开始重整计划。
接下来将会是企业恢复正常经营,按照不同的债权类型逐步偿还。偿还债权可能以:现金清偿;债转股;分期清偿;留债处理等方式进行清偿。
时间轴:从行业巨头到破产重整
发展期:
1991年: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营农药制剂;
1993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8年:南京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红太阳集团;
2006年:红太阳吡啶项目开车成功,使红太阳成为继美国瑞力之后第二家能独立生产“含氮杂环类三药及三药中间体芯片”——吡啶的厂家;
2011年:收购安徽国星。
巅峰期:
2016年:启动“百亿红太阳”计划。投资23亿建设重庆长寿生产基地;
2017年:营收达59.08亿元(历史峰值);
2018年:开启海外并购,阿根廷Ruralco公司60%股权,海外营收占比突破70%(主要依赖南美市场)。
危机爆发:
2019年:首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负;
2020年:证监会立案调查(涉嫌信披违规)。
破产重整:
2022年: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2023年:重整计划草案未获通过,退市风险加剧,核心资产被司法拍卖;
2024年:重整计划获批,重整程序结束。
破产重整后的清偿债务
红太阳在破产重整过程中,涉及的债权人包括金融机构、供应商、职工、税务机关等多方主体。
红太阳的破产重整程序结束,重整计划获批后,债权人将会陆续得到清偿。优先债权(如职工债权)得到全额清偿,普通债权通过现金清偿、债转股、留债等方式部分受偿。
优先债权:包括职工债权和税务债权,优先于普通债权受偿。
担保债权: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优先从担保财产中受偿。
普通债权:无担保的债权,按比例受偿。
劣后债权:如罚金、罚款等,在普通债权之后受偿。
红太阳股份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经分组表决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组、有财产担保债权组、税款债权组、普通债权组均表决通过了重整计划草案。
在红太阳的重整计划中,债权的清偿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现金清偿:部分债权通过现金方式清偿,但受限于公司资金状况,现金清偿比例较低。
债转股:部分债权转为公司股权,债权人成为公司股东,参与公司未来经营和收益分配。
分期清偿:部分债权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逐步清偿。
留债处理:部分债权在重整计划执行期间暂不处理,待公司经营恢复后再行清偿。
涅槃重生?
重整程序结束,法院裁定的重整计划具有强制执行力,债权人需接受债务减免方案(如本金打折、留债等),短期内避免破产清算。
最终方案可能将会是部分现金+部分股抵债+部分留债的方式偿还大部分债务。
但是,红太阳的核心资产得以保留,可能通过托管经营或引入战投的方式维持生产连续性。
红太阳的核心产品(如百草枯、毒死蜱)等农药制剂业务仍然具有较高毛利率,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客户认可度,具备造血的基础。
潜在风险:
(1)关联方占款的追回风险:红太阳集团及实控人占用的资金,虽被法院判决返还,但集团已资不抵债,实际回收率可能不足20%。
(2)经营性现金流修复困难:农药行业产能过剩+环保成本上升,核心产品百草枯,毒死蜱等在全球仍然有持续禁限用风险。
(3)资本市场信任赤字:退市风险暂缓但未消除,若2025年财报再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可能触发强制退市。另外债转股可能导致的如股价下跌等不利影响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信息。
“止血”易,“造血”难
红太阳重整计划的获批只是获得了“ICU抢救资格”,其能否真正恢复健康经营仍然需要拭目以待。
复盘红太阳近年来的风险点:
风险1:盲目扩张的现金流陷阱
投资规模远超市场需求,如2018年毒死蜱全球产能过剩达40%,红太阳仍逆势扩产;2018年以高溢价收购阿根廷Ruralco公司。
风险2:“母体吸血式”集团架构
红太阳股份长期从红太阳集团关联方采购原材料(如吡啶碱),并向集团关联企业销售产品,交易额曾占年度营收的25%以上。2020年证监会调查显示,红太阳集团及关联方通过“预付款”“其他应收款”等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超47亿元,直接导致红太阳股份流动性危机。
红太阳集团与红太阳股份的关系,是资本市场中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典型案例:集团利用控股地位,通过关联交易、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方式转移上市公司资源;上市公司沦为集团融资工具和风险接盘方,最终因集团债务危机被拖入破产深渊。
风险3:过度依赖单一市场
红太阳的主要产品毒死蜱、百草枯,长期依赖海外市场,海外营收占比超70%。国内外的禁限用政策会对其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结语
红太阳的黄昏或许尚未终章,是否能够凤凰涅槃还需我们拭目以待。但是,农化企业的黎明需要从风险防控开始。当潮水退去时,那些提前系好救生衣的企业,才有资格迎接下一轮朝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