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纳米纤维作为桥接功能元件与未来系统的理想介质,承载着构建颠覆性功能材料体系的愿景,但其机械脆性严重制约该愿景的实现。因此,亟需从根源重构纳米纤维力学性能以释放其应用潜能。近日,东南大学孙岳明教授、代云茜教授/吉林大学卢晓峰教授团队在ACS Nano上发表综述性论文,深入讨论无机纳米纤维在微观-介观-宏观多尺度下的脆性断裂机制和增韧增强策略,提出融合仿真驱动的结构设计与先进原位表征技术的创新方法,实现实际应力-应变过程的实时监测与机理反演。进一步聚焦氧化物纳米纤维工程化面临的挑战与新兴解决方案,为开发力学强韧、功能稳定的柔性系统提供见解。最终探讨无机纳米纤维突破纳米粉体材料性能瓶颈、实现规模化应用的技术路径,丰富其在能源转化、智能传感、柔性电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本综述全面阐述了无机纳米纤维增韧强化的研究体系。首先通过多尺度分析(分子键合特性、纳米晶界演化、微观缺陷分布)解构脆性本质,依托人工神经网络、分子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等多物理场仿真工具验证理论假设,建立“结构-性能”定量关联模型。进一步,围绕脆性根源提出系列增韧策略:在分子尺度通过化学键重构引入能量耗散路径;在介观尺度借助晶界工程抑制裂纹扩展;在宏观尺度通过多级结构设计实现应力再分布。研究强调原位表征与异位表征技术在揭示“微观缺陷-宏观失效”关联机制中的核心作用。文末系统论述增韧后无机纳米纤维在能源转化、极端热防护、环境保护、智能传感、隔音吸噪等领域的应用潜力,明确不同应用场景对材料力学性能的核心诉求,为下一代高性能无机纳米纤维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框架与技术路线。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总装预研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