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凝胶作为一种亲水性三维网络聚合物,近年来在组织工程、药物递送、软体机器人等前沿领域表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然而,传统水凝胶往往存在机械性能差、成型方式受限等问题,难以满足复杂应用场景的需求。前端聚合( FP)作为一种将单体快速转变成聚合物的高效、自维持聚合方式,已被广泛用于制备水凝胶、树脂等功能材料。然而现有FP通常需在高温(80 °C以上)引发下进行聚合,生物细胞一般在50 °C下死亡,也容易破坏生物细胞活性分子等温度敏感组分,极大限制了其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同时,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水凝胶作为打印墨水逐渐受到关注,但目前能兼容多种打印方式(如DIW和DLP)的水凝胶体系仍十分缺乏,成为制约生物3D技术普及的关键瓶颈。
为解决上述难题,南京工业大学陈苏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由丙烯酸羟丙酯(HP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单体材料和聚己内酯(PCL)组成的水凝胶前驱体体系。该体系通过低温前端聚合(FP)实现了互穿网络结构(IPN)的快速构建,并兼具多模态微流控3D打印的优异适应性。团队首先以PCL构建第一个网络结构,再通过FP引发HPA与NVP共聚形成第二网络,实现分子层面的物理-化学双重交联,显著提升水凝胶的力学强度与稳定性。通过配方优化,整个FP过程可在45.4 °C的超低温下引发聚合,并在6分钟内将单体快速转化为聚合物,为温和条件下构建高性能生物水凝胶提供了新路径。
这项研究打破了传统水凝胶在制备温度、加工方式和应用性能上的三重限制,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快速成型、自愈复原与多模式微流控3D打印的有机统一。其出色的结构调控能力、工艺兼容性与功能拓展潜力,为生物医学、组织工程和软体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提供了前瞻的技术支撑与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重要刊物《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DOI: 10.1016/j.cej.2025.164775)上。标题为:“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hydrogels via low-temperature frontal polymerization and 3D printing”。
该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等基金的资助和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