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江苏化工网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学会动态 2023年度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工作报告
2023年度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24-01-16

2023年,在江苏省科协的指导下,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各位理事、常务理事和监事以及会员单位和会员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在有关专业(工作)委员会和秘书处的努力下,学会围绕提升“五大能力”、“六个一流”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党建强会,引领学会发展

建立了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秘书处和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联合党支部,坚持每月集中进行理论学习,强化党组织对联合党支部发展的引领作用,增强学会全体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坚定政治立场、立足本职、扎实工作。

(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打造一流学术品牌活动

2023年1-11月,召开了4场国际会议,3场全国性会议,8场专题会议,形成思想成果2本。

国际会议

1.第八届国际传感器科学研讨会——中国分会3月29-31,由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等多家单位承办的中国分会在南京召开,自创办以来,分别在法国巴黎、中国南京、德国尤里希、瑞士巴塞尔、西班牙巴塞罗那、中国台湾、意大利那不勒斯举办了第1-7届会议。会议旨在促进传感器科学的发展,推广其在各领域的应用。150余人参加会议。陈洪渊院士首先致辞,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化学测量学》为题作会议开幕报告,南京邮电大学汪联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毛兰群教授、广州大学牛利教授、湖南大学张晓兵教授、南京大学徐静娟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俊辉教授等13嘉宾作了大会主题报告26位嘉宾作了邀请报告21位专家作口头报告。本次会议汇聚了我国传感器及遥感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各类传感技术在生物医学、生物成像、可穿戴设备、物联网、遥感等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会议期间,主讲人分别展示了各自在传感器和遥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共同探讨了未来传感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传感器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 Chemical Synthesis不对称有机催化国际学术研讨会。6月14-16日在常州召开,比利时那慕尔大学Bao-Lian Su)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Teck Peng Loh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系主任Yixin Lu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Choon-Hong Tan院士、美国德州理工大学Guigen Li教授、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江智勇教授、复旦大学张俊良教授等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Teck Peng Loh院士、Yixin Lu院士、Choon-Hong Tan)院士、张俊良教授等15位院士、专家围绕不对称有机催化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大会主旨报告。

3.18届国际分子基磁体会议。9月10-14日在南京召开,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中山大学陈小明院士、华南理工大学马於光院士、南京大学郭子建院士以及分子磁体领域的专家学者。国外代表包括分子磁体领域的顶尖学者、欧洲科学院院士Eugenio Coronado教授和Roberta Sessoli教授,自旋电子学领域顶尖学者、欧美四院院士Stuart Parkin教授,以及一批活跃在分子磁体和量子自旋等领域的其他著名学者等15个国家335人参加了大会。大会设有4个大会报告、4个主题报告、20个邀请报告、27个口头报告以及13个快闪报告,并展出了120份墙报。与会代表们在五天会期内就分子纳米磁体、自旋转变材料、长程磁有序磁体、多功能及可切换材料、纳米结构磁性材料、分子自旋电子学和器件、量子计算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4.2023生物医用材料国际会议9月22-25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五十几所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院的150多位专家和美国、加拿大、巴基斯坦的学者共聚一堂,围绕“生物医用材料”的主题,报告和交流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深入探讨了“十四五”期间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热点问题和国际挑战。

5.港澳会议:第二届苏港澳聚集诱导发光研讨交流会10月29-31日在苏州召开,200余人参加了交流会,唐本忠院士为大会作了主旨报告,25位专家作了特邀报告,1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了交流报告,围绕聚集诱导发光前沿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大会还邀请来自中科院化学所,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25位国内外知名教授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科研报告及展示。多维度,多视角呈现有机AIE分子在多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例如,华东理工的朱为宏教授展示了有机AIE发光小分子在有机显示材料方面的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规模应用;厦门大学方宁教授给出了多维度细胞成像的报告,展示AIE分子在生物成像技术领域的应用。会议还为年轻研究者开辟论坛,展示自己的最新研究进展,例如,东南大学的杨洪教授展示液晶弹性体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研究;苏州大学王杰教授的报告题为:缺陷介导的近红外-近红外上转换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全国会议

6.2023第三届化工分离与强化及工艺本质安全技术研讨会3月10日-12日,由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主办在南京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专家、企事业单位的200多位代表参加。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常州大学等20余位专家结合当前制药、化工领域先进的理念、工艺技术、本质安全等主题作了大会学术报告,全方位展示了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智能化发展前景,充分体现了化工行业“资源高效转化、能源高效利用、过程绿色低碳”的会议主题。是一个良好的交流协作平台,对促进行业不断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7.2023第四届工业催化技术及催化加氢工艺与工业应用交流研讨会。5月1921日,围绕打造江苏高端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主题,由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共同主办交流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仪器设备、医药化工企业等共计200余位催化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大会。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以及企业专家作了20余场大会学术报告。高端新材料、生物医药集群的节能降耗、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与任务之一,而包括催化加氢等过程强化技术在内的高效、绿色、安全合成技术则需要进一步强化、实现进一步突破的关键技术领域之一。

8.2023第三届精细化工连续流技术及连续化工艺开发研讨会。5月20-21日,由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仪器设备、医药化工企业等共计200余位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来自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常州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沈阳化工研究院、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金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及相关教授和企业专家作了20余场大会学术报告。连续化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对打破高端精细化学品“卡脖子”的局面,变化工生产大国为生产强国,以及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力地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我国连续化领域技术水平的提升,为化工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专题会议

9.第三届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论坛。5月21日,由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在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城市及工业安全与应急”。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警官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以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国家“杰青”、中国矿业大学秦波涛、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总工程师曹勇兵、华东理工大学白志山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胡隆华教授等4位专家分别作大会特邀报告,中南大学董陇军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袁梦琦教授等12位专家先后作主题报告,围绕当前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进行交流研讨,给广大师生献上了一场学术盛宴。

10.第十五届江苏省化学化工高峰论坛。3月23日—24日,由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江苏省化学化工高峰论坛暨第十五届江苏省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书记)论坛”在镇江举办。论坛以“后疫情时代的能源与化工”为主题,全省30余所高校化学化工学院的领导、专家、学者10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学会理事长乔旭教授围绕高校学科建设与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作了题为《化工学科与行业协同发展的思考》的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孙宏伟教授在以《改变研究思路,深化国际合作,基础研究开新篇,工业应用结硕果》为主题的报告中,总结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及其取得的系列应用成果,为参会代表研究课题设计提供了参考;江苏中江材料技术研究院纪红兵教授结合多年的实践,作了题为《绿色石化发展与安全,做强有组织科研补齐产业链》的报告;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赵伟建会长在主题为《江苏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报告中,剖析了全省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国家教学名师,南京理工大学钟秦教授在《三位一体,守正创新,建设一流化工学科》报告中,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的成功经验;扬州大学副校长韩杰教授作了题为《超分子自组装手性材料与不对称催化》的报告。本届论坛的召开进一步促进了全省高校化学化工学院工作的科学发展,强化了各高校之间的合作以及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对推动江苏省化学化工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磁性量子信息材料前沿研讨会410日,由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磁性量子信息材料前沿研讨会在南京大学顺利召开,100余名专家、代表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学会理事长郭子建院士到会致辞,学会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左景林教授主持会议,会议旨在探讨分子磁性量子材料合成、器件、应用领域的科学前沿,展望分子量子存储与计算及相关领域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加强国内著名学者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邀请南开大学程鹏教授、中山大学童明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蒋尚达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稀土分子材料”、“高性能单分子磁体:从单离子到耦合体系”、“单分子光探测磁共振”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稀土分子材料、高性能单分子磁体、单分子光探测磁共振等方面阐述了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

12.2023年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校企合作交流会。6月13日在南京召开,多所高校和企业代表50余人参加了会议。共同研讨如何高效和快速地推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13.自旋交叉纳米材料学术报告会。9月22日在南京召开,邀请了欧洲科学院Bousseksou院士课题组领衔研究员Gábor MOLNÁR教授作了自旋交叉纳米材料学术报告,为功能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4.含能材料系列前沿报告9月25日在南京召开。邀请了世界知名含能材料专家、以色列标准协会化学与材料委员会主席Michael Gozin教授作了学术报告,报告揭示了自燃推进剂优异的性能以及在航天推进领域的潜力。混合自燃推进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推进方式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5.人工仿生分子机器学术报告。10月25日在南京召开,邀请苏格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David A. Leigh教授作会议学术报告,30余位从事此专业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16.2023扬子石化科协创新年会暨特邀报告会、感悟科技创新分享会。11月3日在南京召开,100余人参加了大会,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伟建作了大会主题报告。

(三)举办各类活动,打造一流公共服务平台

组织各种科普活动,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上半年,已举办9场次科普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达50000余人。

1.“化学与生命”科普报告会。1月14日,由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主办的科普报告会在线上举行。邀请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鞠熀先教授作了题为化学与生命的科普报告。介绍了化学的基本内涵及其与它学科的关系,集中阐述了生命过程的化学基础以及不同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最后结合其自身的研究经历描述了生命分析化学的含义、特征及其在生命过程研究与疾病精准诊治中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激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江苏省睢宁中学、徐州市第一中学、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省扬州中学、宿迁市马陵中学、江苏省如皋中学、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泰州市第二中学、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等70余所中学2600余名学生聆听了科普报告。

2.“传承雷锋精神   科技志愿在行动”——省化学化工学会志愿者在行动。3月2日,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组织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收看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举办“科技志愿服务典型案例路演活动”专家报告和经验介绍报告学习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和感悟经验。3月迎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科技志愿服务典型案例路演活动”是中国科协科技志愿服务周系列活动中的子活动,旨在推动雷锋精神在科技界蔚然成风,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参加报告会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纷纷表示,他们将结合自己的专业,响应学会、学校提出的“走进社会,走进街道,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开展有意义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的倡议,把科普活动与学雷锋活动相结合,把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带着心中的热情与希望,将化学科普知识、科学精神传递给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3.“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科普活动走进云鹤小学。4月20日,在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之际,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组织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科普传播专家和科普志愿者前往溧水区开展“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主题科普活动。溧水区600余名小学生代表和高淳区古柏中心小学师生代表集聚在晶桥镇云鹤小学现场感受了科学奥秘,探究了身边的科学。省化学化工学会秘书长陈立来,副秘书长张建国等参加了此次活动,并与现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省化学化工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南师大化科院张守林老师带领科普志愿者团队,开展了“身边的科学”——“液氮蘑菇云”、生气的气球、香蕉锤、清水变牛奶等精彩互动实验,引发了现场同学们阵阵欢呼。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爆发性地从桶里面升腾而起,白色的雾气就像是熔岩越出山脉一般,渐渐升上台面上空,随后又缓缓飘落。液氮大爆炸将同学们引入了科学的“仙境”!在场的同学们都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心中一颗科学的种子也悄然萌芽。

4.点亮精神火炬——传承老科学家精神,勇担新时代重任”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5月29日,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推进化学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省化学化工学会组织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50余位青年学者共同开展点亮精神火炬——传承老科学家精神,勇担新时代重任”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参观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校史馆。我国炸药领域著名的学者、专家,江苏省药物中间体及表面活性剂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中国民爆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民爆器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民爆行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的老科学家吕春绪教授现场结合自己求学教学科研管理经历做了领学,介绍了讲解化学化工的科技发展对兵器工业的作用。随后大家一起走进目前国内高校唯一的种类齐全、专业性强,拥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多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各类现代兵器的兵器博物馆。漫步在林立的炮管之间,嗅着淡淡的防锈油气息,倾听专业讲解员娓娓述说众多火炮的渊源履历,一件件实物、一系列历史照片,将老一辈科学家科技报国精神串联起来,全方位展现了党领导下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救国、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随后,大家一起走进了校史馆,聆听南理工历史上重要人物的伟大故事,感受着南理工人的家国情怀和匠心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5.连续19年举办安全生产月图片展。6月,在全国第22个、江苏省第30个“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工作,由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等单位主办的“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为主题的安全生产知识图片展。图片展紧紧围绕2023年全国安全月活动为主题,内容涵盖2023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粉尘爆炸预防等方面,展览图文结合、生动形象。

6.未来科学之星:院士科普报告进校园。7月11日,由省科协、省教育厅主办,学会等单位承办,在中华中学雨花校区举行。邀请学会理事长郭子建院士作“化学与生物医学的交叉融合:化学元素与生命健康”科普报告,50余所中学1200余名学生参加。

7.未来科学之星:院士科普报告进校园。7月11日,由省科协、省教育厅主办,学会等单位承办,在中华中学河西分校举行。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教授作了题为“发展与健康:人类命运之维系”的科普报告,全省70余所学校1000余人参加了科普报告会。

8.美好生活等专题讲座。7月12日在中华中学河西分校举行,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周红教授、美育中心主任林东坡教授分别开展以“如何拥有积极美好的高中生活” “国乐的奥秘”为主题的讲座全省50余所中学1200余人聆听了专题讲座。

9.心里健康科普讲座。712下午在中华中学雨花校区举行,邀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季秀珍博士与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余洋博士40余所中学900余名学生开展了两场精彩心里健康讲座。

10.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暨首届省青少年科创教育成果博览会。9月16日,学会“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学会科普志愿者开展了科学展演专场活动科普志愿团队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提供系列安全、环保、有趣的化学小实验供青少年参与体验、探索未知

发挥学会人才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 建立江苏省绿色弹性体材料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以张立群、俞书宏院士团队在江苏恒辉安防股份有限公司建立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共同聚焦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橡胶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引领全球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在轮胎、鞋材、安防等领域的产业化发展;聚焦纤维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技术创新与应用,促进长三角新材料领域的产业化发展。发挥院士协同中心的专家资源优势,加强企业调研走访,收集企业信息,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促进专家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达成更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合作项目落地;建立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从橡胶合成、加工、性能及产品全链条的专利,申请专利不低于30项;在中心完成从实验室到小试到中试的转变,使其具有成熟的新型聚酯反应器开发能力。

2. 组团赴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扶贫活动3月24日,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农用化学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朱红军教授组织潘运军教授、王丽娟教授、崔灏灏、方进等专家赴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扶贫活动。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国权、总经理孙霞林及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对接活动,于国权董事长全面介绍了企业历程、规模现状和招聘计划、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就期盼解决产业链拓展、农药及关键中间体生产技术强化和连续化、智能化等问题,此外希望在人才培养、产业规划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开展更多维度、更深层次合作。朱红军教授介绍了专业委员会服务江苏省农药行业等基本情况,介绍了新型高效催化剂开发、光催化氧化、精细化工工艺连续化升级等先进制造技术进展,双方签订了在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科技服务站,以及解决固定床催化氢化技术和甲基磺草酮等高效农药清洁化生产技术等问题,为长青农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科创江苏”专项行动。

学会和利民化学有限公司会企合作,共同申报“科创江苏”专项行动创新驱动,充分利用学会拥有行业先进的创新平台、人才资源等优势,可以对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帮助公司高效解决制约该项目绿色清洁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共同攻克上述苯醚甲环唑绿色清洁生产的行业“卡脖子”技术瓶颈,打破国际跨国公司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和封锁,提升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举办双创大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学会举办了第八届江苏省科协青年会员(化学化工领域)创新创业大赛,共收到作品62件,其中有23件作品获一等奖、19件作品获二等奖,20件作品获三等奖,共推荐30余件作品参加了省科协举办的“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有7件作品获决赛一、二、三等奖。

承接政府部门委托工作,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

1.撰写“2023年江苏省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承接了省商务厅委托的江苏省化工行业公平贸易工作站建设、运行、维护与完善工作。 

3. 承接省应急管理厅对国内首次使用的化工生产工艺技术安全性评审工作。

4. 承接《昆山精细材料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和《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产业发展规划》。

承接人力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已对全省近2000名在校本科、大专学生和近500名企业职工进行化学工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四)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设立一流科技奖项

1.举办了第五届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戴安邦化学奖、时钧化工奖,南京师范大学沈健教授获戴安邦化学成就奖,南京工业大学乔旭教授获时钧化工成就奖,共有4人获青年创新奖。

2.举办了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四届科学技术奖,共有5件作品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3.举办省科协-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第三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资助培养活动。共收到40份审报配料,通过专家评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三位青年学者获资助对象。

(五)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举荐一流科技人才

举荐人才

学会举荐人才是学会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学会在全国的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1.推荐南京工业大学金万勤教授为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2.推荐南京工业大学徐虹教授被中国化工学会评为2023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

3.推荐江南大学东为富教授和南京工业大学仲兆祥教授被中国化工学会评为2023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创新奖;

4.推荐江苏大学夏杰祥教授和江南大学娄阳教授被中国化工学会评为2023年度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

5、推荐的南京师范大学曹鑫副教授获省科协“2023年江苏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资助人”活动。

6.推荐南京工业大学徐海涛教授参加2023年中国化工学会技术发明奖评选活动。

7.推荐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许飞高级工程师参加2023年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创新奖评选活动。

8.推荐南京工业大学金奇杰教授参加中国化工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资助人”活动。

培养人才

为培养创新型化学化工科技人才,为建成化学工业强省做出积极贡献,学会举办了一系列活动。

第十七届江苏省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5月13日在南京举办, 30余所高校120余名化学化工领域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5位专家作了主题报告,会议围绕化学与化工实验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

“欧倍尔杯”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实验竞赛。7月5-7日在扬州举行,全省37所高校、67支队伍的35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竞赛。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来自省内多所高校的181名同学分别获得化学组和化工组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此次竞赛,我院6名参赛学生表现不俗,囊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联膦杯”第三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水处理实验竞赛。10月20日在南京工业大学举行,全省26所高校100多名师生参加,比赛分为笔试和实验操作,最终评出特等奖17人,一等奖27人,二等奖31人,三等奖59人,成为展示我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

(六)提升学会影响力,建立一流科技人才队伍

学会建立一流科技人才队伍中,有院士5人,长江、杰青、青千、优青20余人,有教授、教授级高工、海归科技人才和企业高管500余人,为学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七)办好学会服务平台,建立一流科技期刊

学会建立了221立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即2个网站(江苏化工网、江苏化学网)、2个信息平台(短信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平台)、1个刊物《江苏石油和化学工业通讯》,221立体化信息服务平台,方便了学会与会员之间的交流。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