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江苏化工网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傅向升:再谈“碳达峰与碳中和”之新思路新要求
傅向升:再谈“碳达峰与碳中和”之新思路新要求
  发布日期:2021-12-0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以后,全党全国人民掀起了学习全会精神的热潮,学好全会精神、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是当前各级干部和全体党员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在建党百年之际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我们党百年历程中第三个历史性的《决议》。这个《决议》与第一个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制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第二个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不同,前两个历史决议主要是总结党的历史教训、分清历史是非,而这个《决议》主要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但这个《决议》与前两个历史决议又有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和重要历史节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顾走过的路、展望未来,都对和将对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起到凝聚力量、增强信心、团结奋斗的重要历史作用!这个《决议》回顾了“四个历史时期”、创造的“四个伟大成就”、实现的“四个伟大飞跃”,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决议》深刻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全会号召全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做到“一个牢记、五个必须”。石化联合会和广大石化企业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在认真学习六中全会的精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有一个共识:认真学习是前提、深刻领会是关键、落到实处最重要,也就是结合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学好党史、学好行业奋斗史和创业史、学好行业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各地区、各行业以及众多企业,都在认真研究和思考如何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工作。大半年的时间里,“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成了全社会和各行业关注度最高的词汇,“十四五”规划谈“双碳”、工作部署谈“双碳”、逢会必谈“双碳”、研讨必议“双碳”。有些人冷静、有的人冲动,有些人理智、有的人莽撞,有些人科学严谨、有的人似是而非。

9月下旬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随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相继印发《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和《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为我国尤其是重点工业领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明了方向、制定了标准、明确了要求,也澄清了很多人对“双碳”工作的茫然和模糊认识。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也是资源型和能源型的产业,石化产业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尤为重要,在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将发挥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很多行业同仁都建议我在原来《碳达峰与碳中和之“三性论”》的基础上,再做些新解,虽勉为其难,但也愿与各位分享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和要求。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新冠疫情持续肆虐,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因此石化产业“十四五”《规划指南》以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大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现代石化产业集群的力度,力争“十四五”末,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石化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高端石化产品严重依赖进口的状况明显改善,特种化学品受制于人的局面不再尴尬,行业效益水平、创新能力以及有些行业、一批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肩。石化产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1.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中央“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

这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在本世纪末把气温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并努力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中国积极履行《巴黎协定》,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各国一道采取具体行动保护人类唯一的地球家园,这彰显了大国的责任担当和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决心。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目前生产石化产品的主要原料是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资源,其石化产品的生产过程必然伴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的属性也决定了石化产业的碳排放量居工业领域的前列,因此石化产业全面准确完整的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科学制定“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实施方案及其路线图、时间表十分重要。

深刻领会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我们既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又要统筹存量与增量做好“先立后破”。

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9月22日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谈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处理好发展和减碳、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贯彻落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实施的“碳达峰十大行动”,尤其是重点组织实施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优化石化化工行业产能规模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调整原料结构,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氢原料进口来源,推动石化原料轻质化。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石化产品利用率提升到80%以上。

2.准确领会并把握“碳达峰与碳中和” 战略目标的阶段性

党中央的承诺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又统筹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与减碳的可持续性,既立足当前,又面向并前瞻未来,战略目标的两大阶段是“努力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总遵循和总要求。各行业各地区既要贯彻党中央的要求、为保护好人类共同的家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更要按照“2030”和“2060”战略目标的两个阶段,来科学确立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准确把握好第一个阶段是“2030年前碳达峰”,统筹发展、科学严谨的研究制定“达峰”的时间表和峰值;在“达峰”的前提下再认真研究用3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碳中和”的措施及其路线图和时间表。一定要避免“达峰、中和一把抓”,“达峰”的方案、措施和路径还没研究清楚,就在盲目的谈“中和”,没有具体措施、具体方法的强调“中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主要目标作了进一步细化: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境界。

各地区各行业以及广大企业一定要准确领会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兼顾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能耗水平以及能耗量和排放量,统筹考虑一个地区的碳排放量和排放水平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以及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不同,又决定了当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也不同。不同的地区因为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不同的行业因为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同,在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方案和路线图时间表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有所区别,决不能一刀切、齐步走,更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攀比,科学严谨的测算出到2030年的能耗量和排放量,以决策达峰的峰值并确定达峰的时间表。

3.石化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选择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重要支柱产业,石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更与高端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战略新兴产业密切相关,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全行业和广大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十分重要。

一是结构调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大的方面是我国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重工业、基础工业、高耗能工业,如钢铁、煤炭、电解铝、水泥等应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能源结构来看:我国不仅是能源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而我国的资源禀赋又决定了我国多年来一直以煤炭为主,2019年煤炭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1.7%,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仍在58%左右,所以加大能源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序减煤减碳是关键。党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意见》要求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石油消费“十五五”时期进入峰值平台期;加快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

石化行业来看:有些产品如电石、烧碱、纯碱、合成氨、化肥、基础炼油等大宗基础产品及其子行业,一方面总产能处于过剩状态,另一方面都属于高耗能、伴有高碳排放产品,应严格控制新建和扩建新增产能。加大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度,以节能降碳为导向,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推进石化产业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盲目发展,未纳入国家产业规划布局的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并提升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耗准入标准。

二是节能减排是做好碳达峰碳减排的现实途径。总体上看:我国目前总的能耗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经合组织国家的2-3倍,可见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曾有测算:如果将目前的能耗强度由0.5吨标煤/万元GDP下降到0.38吨标煤/万元GDP,其碳排放强度就可降低30%以上;也曾有人测算过:如果我们的能耗水平达到今天日本的水平,我国当前能耗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总量可再增加2倍。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坚持节能优先的能源发展战略,严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分析预警;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打造能效“领跑者”。

石化产业也是一样,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产业结构主要以酸碱肥等传统基础产业和大宗基础化学品、初级材料为主,能耗和排放都明显高于世界先进水平,所以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绿色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大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力度的同时,贯彻落实好发改委等五部委《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突出标准引领作用,深挖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潜力,稳妥有序推动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节能降碳,避免“一刀切”管理和“运动式”减碳,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还要贯彻落实好发改委等部门《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烧碱、纯碱、乙烯、对二甲苯、黄磷、合成氨、磷铵等重点高耗能产品,一定要对标《通知》确定的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根据企业和产品的实际情况、发展预期、生产装置整体能效水平等,统筹考虑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保持生产供给平稳、便于企业操作实施等因素,做好节能降碳工作,这是当前我们做好节能降碳工作的标准和指导性文件。

三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离开了创新碳达峰难以实现、碳中和更无“技”可施,通过创新采用化学反应新技术、新工艺或新设备,提高物料转化率和目标产物的收率,即通过提高反应效率减少物料消耗,即可减少碳排放量;降低原料和能源消耗、减少废弃物生成和排放,通过创新实现能源的清洁化和高效化;通过创新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和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尤其是充分发挥化工技术和材料的创新优势,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和运输关键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的全链条试点示范;通过创新实现工业排放二氧化碳的捕获、封存和再利用,通过创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实现甲醇及其有机化学品、高分子聚合物等的生产,这是全球高度重视、都在研发和技术攻关的一个热点,不仅实现二氧化碳的少排放、不排放、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而且实现二氧化碳的变废为宝、还造福人类。

我们要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编制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开展绿色低碳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和相关设施装备的技术攻关,培育一批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选择规模集聚度高、产业链协同好、管理方式和水平先进的石化园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的试点示范,重点是做好石化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推动石化园区内企业的产业链协同和循环式生产,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促进园区内企业间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工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液废渣的资源化利用,力争2030年所有省级及以上认定的石化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

4.“双碳”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须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

目前,有的地区在强调“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该发生的现象,有的地区原来已经批准、有的已经开工的项目大量停建,也有的地区片面强调能耗控制和碳排放量控制,所有新项目一律不批;一些原来经过论证、已开工的项目停建,个别的已建成也不能开车,这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损失。尤其是今年进入9月份,有些地区受“能源双控”政策的影响,很多石化企业和园区遭遇了拉闸限电和限产停产,不仅助推石化产品价格再次上涨,而且影响到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增长。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好“能源双控”和降碳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一定要全面完整准确领会和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一定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一方面按照石化产品的属性和类别做好科学划分。按照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合成氨、焦炭、烧碱、电石、甲醇、黄磷等煤化工产品,这些属于以化石资源为原料、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产品,大多也都属产能过剩的产品,严格控制新建和扩建新的产能,并科学制定严格的消耗与排放标准,加快升级改造、加大节能减排。而对于技术含量高、能耗低、排放低的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项目,尤其是新材料及其高性能复合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等,这些都是我国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材料,也是把我国建成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和国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材料,这类产品应当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快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实现自主化、国产化,不再受制于人。

另一方面,我们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应区别“存量”与“增量”。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可能的。“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就需要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都要有新的增量来支撑、来保障,如果像有的地区只强调能耗控制、碳排放控制、新项目一律不批、不建,增量就没了保障,翻一番就不可能实现!

做好“存量”与“增量”就要求我们: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前提下,准确领会并落实好发改委等部门《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碳的若干意见》和《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

对于“存量”:选择重点企业和产品率先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合理设置政策实施过度期,按照“整体推进、一企一策”的要求,分别制定省级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总体实施方案和企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推进步骤、改造期限、技术路线和工作节点、预期目标等,重点实施石化化工行业开展节能讲坛改造,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政策稳妥有序实施,逐步实现物耗、能耗和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即排放最小;对于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按期改造完毕、排放仍处于基准水平以下的项目坚决淘汰。

对于“增量”:已经建成中交或即将建成的装置,为避免浪费和损失,能效水平先进的项目予以尽快投产;对拟建、在建和已完成审批、尚未开工的项目,对应能效水平开展全面排查,应对照能效标杆水平建设实施,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标杆水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建设,坚决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和落后产品。今后对“增量”科学核定,即新上项目除过去论证其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等传统内容外,要突出原料消耗量、能耗总量、废弃物及碳排放量,不仅重点论证原料消耗、能耗和废弃物排放量的最小化,还要重点论证碳排放量和如何捕集、提纯、利用,最大可能的向“中和”目标努力;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科学核定增量,统筹经济的增量,并控制在达峰的峰值内。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而提出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不仅是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的新课题,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第二个百年目标重大而影响深远的课题。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准确领会并贯彻落实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关注并及时研究即将发布的石化和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全力做好石化全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各项工作,加快推进石化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做出石化产业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