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革催生社会变革与产业变革,21世纪是一个孕育重大变革的时代。近十年来,全球新经济浪潮澎湃,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风起云涌、蓬勃发展,新一轮重大科技革命催生人类文明新纪元的前景和路径日渐清晰,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正汹涌而来。在这宏大的变革图景中,纯碱工业,尤其是天然碱,正以令人瞩目的姿态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产业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漂浮发展,而是必须有厚实的依托与坚实的基础底座。老产品、新应用,作为基础原材料的纯碱,当前新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涌现,成为绿色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经济等新经济加快发展壮大的催化剂。而天然碱以其绿色天然纯净高品质的特色优势,在新经济培育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优越性,天然碱未来大有用武之地。
玻璃、化工、冶金、纺织、制革、食品、洗涤和清洗历来是纯碱的主要应用领域,但所谓历久弥新,随着时代发展、产业变革,纯碱在巩固老阵地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在越来越多新的领域开枝散叶。纯碱是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每吨玻璃生产过程中大约消耗0.2吨纯碱。除了建筑用的平板玻璃,进入新世纪以来,纯碱在汽车玻璃和光伏玻璃上的应用持续快速增长,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作为中国先进制造的名片,光伏制品已经成为中国出口的“新三样”之一,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连同光伏出海的,自然有中国的纯碱。2022年我国光伏玻璃产量约为6.42亿平方米,2023年进一步增长到约7.11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接近11%。光伏依然是一个快速增长、大有潜力的新兴市场,纯碱将为21世纪耀眼的“中国光伏故事”提供最美的注脚。
汽车玻璃领域的应用同样精彩。随着国产汽车的强势崛起,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新势力,迅速在全球掀起一股旋风。汽车是电控系统与成百上千种冶金、化工原材料的科技集成,纯碱也是重要的幕后英雄。2023年6月,博源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戴连荣亲赴福州,拜访了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这是一场天然碱大王与汽车玻璃大王的王者会面。”双方就中国天然碱资源的开发情况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同时也就天然碱制纯碱及下游的玻璃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度交流。天然碱未来与汽车玻璃更深度地战略捆绑融合,令业界遐想。
锂电池同样是中国制造和出口的“新三样”之一,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锂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的锂矿物为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和磷铝石等,要形成生产锂电池需要的关键原料碳酸锂,同样需要复杂的化学萃取提炼。而纯碱就是将锂矿中锂元素提取出来、置换成碳酸锂的关键化学试剂,为世界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发挥着桥梁纽带的重要作用。
纯碱作为重要的酸碱度调节剂及中和剂,长期以来在污水处理上已有大量应用,助力化工、纺织、制革等行业的治污减排工作。随着节能环保产业的纵深发展,纯碱在环保领域新的应用方兴未艾,前景广阔。比如,垃圾固废的处理历来是个老大难问题,填埋处理占地多、环境隐患大,而焚烧处理又长期根治不了二噁英等空气污染问题。处理垃圾焚烧烟气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污染物质的去除,如颗粒物、重金属、酸性气体和有机污染物。因此与去除二噁英相关的烟气控制技术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除尘装置;二是去除酸性气体的装置;三是催化氧化装置;四是吸附装置。据了解,以纯碱作为去除酸性气体的中和剂,目前已经在垃圾焚烧领域获得应用,而且实际效果理想,表明纯碱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依然有很大的拓展和增长空间。
在生物产业领域,纯碱也不遑多让,大有新的用武之地。生物素的培养和提取对于生物产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纯碱在生物素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虽然它不是直接用作生产生物素的原料,但可以促进生物素的合成与纯化过程。具体来说,纯碱可以作为中和剂和催化剂,促进生物素的合成反应,并且在生物素的纯化过程中作为沉淀剂,帮助分离和提纯生物素。此外,纯碱还广泛应用于其他生物产业领域,如在医药领域,纯碱用于制造多种化学产品,如硅酸钠、磷酸钠等,这些产品在医药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
变革的时代,需要守正创新,稳住老阵地、开辟新阵地,纯碱尤其彰显了这一点。现代工业意义上的纯碱已经诞生230多年,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已有150年以上的历史,可谓“老态龙钟”。但老纯碱并未游离于新时代,而是越发显示出顺应变革潮流、赋能时代进步的朝气,纯碱工业的立旧拓新,作为新经济的重要催化剂,必将焕发出持久的旺盛生命力。
透过纯碱老树发新枝的“际遇”,其实我们也能更推而广之地看到,鲜有过时的产品,只有过时的思路。不应忽视“三酸两碱”等传统产业和基础产品,它们同样顺应时代和行业巨变,正在发生着深刻的产业变革,随着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等工作的持续进步,基础化工产业同样有光明前景。纯碱的生命周期还有很长很长,纯碱的价值还有很大很大,纯碱的应用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而论光明之前景,尤以天然碱为最。
国家应该给纯碱工业更多的关注,让这一传统产业在新时代持续发光发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