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盛虹石化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持续在能源结构调整、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延伸、碳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助推能源低碳转型和产业绿色升级。
盛虹石化着眼国内市场需求,率先在石化行业提出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从低碳、零碳、负碳全方位深耕绿色技术,建成全球首条“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绿色甲醇—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产业链,发布行业首个《绿色负碳产业链》白皮书,开辟“变碳为宝”的绿色新路径。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ETL专利技术,主动吸收二氧化碳规模15万吨/年,可转化为10万吨/年绿色甲醇,为下游生产新能源新材料提供绿色原材料,每年可间接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相当于种植3.7万公顷森林。
二氧化碳绿色甲醇装置源头绿色替代、过程节能减排、末端变碳为宝,在流程脱碳和负碳技术上的创新实践,推动公司建立起“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体系。2024年6月,公司在石化行业内率先使用核电蒸汽,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46.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0万吨,实现源头减碳。在过程减碳方面,公司70万吨/年的丙烷脱氢装置首创碳排放在线实时监测,通过新增氢气外供管线、配套设备,“收集”、提纯工业副产氢用于生产环节,实现先进工艺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末端减碳方面,公司建设25万吨/年二氧化碳回收提纯项目,持续探索创新温室气体资源化利用。2024年3月,随着EC/DMC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盛虹石化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二氧化碳—绿色甲醇—锂电池新材料”绿色负碳产业链的贯通。
2025年是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坚持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作为石化行业绿色发展的领军企业,盛虹石化将锚定“双碳”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绿氢、绿电、碳资源利用、高端材料供给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打造“源头减碳、工艺降碳、末端用碳”的零碳模式,为行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示范样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