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己二酸生产过程氧化亚氮低温催化分解消除技术”上榜生态环境部等发布的《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这一技术不仅破解了全球己二酸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难题,更以“负能耗、正收益”的创新模式,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工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标杆案例。
低温催化技术填补空白
己二酸作为聚氨酯、尼龙66等材料的关键原料,全球年产能近600万吨,中国占比超60%。然而,传统生产工艺中,每生产1吨己二酸会产生0.27至0.30吨氧化亚氮(N₂O),是一种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273倍的“隐形气候杀手”。过去20年,国际化工巨头垄断了N₂O高温催化分解技术,其催化剂价格贵、运行成本高,长期制约行业减排进程,让国内企业面临技术标准缺失与专利壁垒的双重困境。
华峰集团旗下的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己二酸产能为每年150万吨,稳居全球第一,并通过了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认定。面对N₂O减排挑战,华峰化工从2013年启动技术攻关,联合上海华峰研究院构建“基础研究—中试—工业化”全链条体系。
研发团队历经三代技术迭代,最终在2022年推出第三代T-350低温催化剂。该催化剂起活温度较国际主流技术降低100℃,降至350℃以下,分解率突破99%,设备投资成本下降60%,并创新集成余热回收系统,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负能耗、正收益”的N₂O减排工艺。以18万吨/年己二酸装置为例,其年处理N₂O达4.82万吨,相当于减排1315万吨二氧化碳。
2023年4月,该技术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定这项成果为国内己二酸行业N2O减排自主技术的首次工业化应用,填补了国内己二酸N₂O减排技术的空白,为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减排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
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技术的突破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传统高温技术相比,华峰方案吨己二酸减排成本下降75%,蒸汽回用系统每年可节约标煤0.35万吨,结合副产电子级N₂O气体等资源化利用,单套装置年综合收益超300万元。
“预计2030年左右中国己二酸产能将达到600万吨,如果全国50%左右的产能应用该技术,年均可减排80.19万吨N₂O,相当于减少2.1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超过北京市2022年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华峰集团研究院副院长崔燕军表示,目前华峰还在推进《己二酸行业N₂O减排技术规范》编制,并启动第四代N₂O超低温催化分解催化剂研发,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减排系统的深度应用,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和能耗,积极打造全球行业标杆,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更多智慧。
全产业链降碳引领行业转型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华峰化工的低碳实践不止于末端治理。从原料端的环己烷仿生催化氧化工艺,到生产环节的尾气催化燃烧发电,再到废水资源化利用,企业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体系,中水回用系统年节水200万吨,固废焚烧装置副产蒸汽29万吨,热电机组汽耗率下降30%……13年来,华峰累计投入低碳创新资金10.3亿元,推动吨产品能耗五年下降19%,碳综合利用率超96%。该公司创造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正在重塑产业生态。
从破解“卡脖子”难题到世界领先,通过智能制造、创新驱动和数字化转型,华峰集团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华峰集团等众多化工企业凭借着一项项自主创新的技术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着更清洁、更高效的方向稳步前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