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交织叠加的困难挑战,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四季度增长加快。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较2023年加快0.1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一季度(9.5%)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7.6%)延续较快增长,三季度(6.5%)逐步企稳加固,四季度(7.6%)稳中向好回升。其中,四季度受“两新”政策加力、工业品出口、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各月分别增长6.5%、7.5%、8.6%,季末两个月增速连续攀升,迭创5月份以来增速新高。
超八成行业实现增长,重点行业支撑有力。2024年,全省列统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85%,较2023年提升7.5个百分点;22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较2023年有所回升(或降幅收窄),回升面55%。按累计增加值排名的前十大行业增加值均实现同比增长,合计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为68.6%,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6%。其中,电子行业增加值两位数增长,增长13.3%,较2023年加快10.6个百分点,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由2023年0.4个百分点提升至1.9个百分点。
新质生产力释放新动能,工业经济发展韧性增强。2024年,在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下,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发展韧性不断增强。从高端化看,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和8.7%,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4个、1个百分点,占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2023年分别提升0.6个、0.9个百分点;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行业表现亮眼,分别增长21%、29.6%。从智能化看,年内新增1358个省级智能制造车间、13家“智改数转网联”标杆企业;“江苏制造”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91.2%、关键工序数控化率70.1%。从绿色化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产品产量增长19.4%、12%、13.5%;新能源发电量1288亿千瓦时,占发电量比重19.2%,占比较2023年提升2.7个百分点。
“两新”政策持续发力,相关行业生产向好。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落地显效,市场需求持续激发,带动相关行业生产向好。在设备更新政策等因素带动下,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金属成形机床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21.1%、14%和10.4%;塑料加工专用设备、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纺织专用设备、挖掘铲土运输机械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3.9%、35.1%、14%和10.4%。在促消费政策带动,叠加以旧换新补贴因素影响,全省汽车制造、助动车制造、家用电力器具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24.9%、15.3%;汽车、家用电冰箱、家用洗衣机等产品产量同比增长15.4%、17.9%和11.4%。
民营企业筑牢基本盘,新增企业贡献突出。随着省委省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4个方面20条具体举措的落地落细,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信心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不断释放。2024年,全省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速分别快于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1个、1.2个百分点,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8.5%。年内,全省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144家,其中93.5%新增企业为民营企业,合计贡献全部规上工业产值增量的四成多。
工业品出口逐季加快,外需拉动作用提升。2024年,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1%,增速较2023年回升7.1个百分点,高于销售产值2.5个百分点,对销售产值增长贡献率提升至29.1%。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9%、二季度增长6.5%、三季度增长7.1%、四季度增长8.8%,呈逐季加快态势,其中12月份增长13.9%。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出口交货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80.6%,其中电子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5.8%,对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3.6%;汽车、铁路船舶、金属制品行业出口交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分别为27.6%、21.4%、17%。
2025年,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较为严峻复杂,市场需求恢复缓慢、企业盈利较为困难、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但在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新技术新业态竞相涌现、数字经济赋能发展等因素带动下,工业经济将承压前行、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要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实干为要,抓项目促投资强产业,抓创新促提升强质效,持续不断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向好发展的态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