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出售其旗下保温材料品牌Styrodur®,以及食品与健康业务,并将发展重点放在其他具有高增长潜力的领域,引发业界对国际化工企业发展策略的探讨。在此聚焦巴斯夫、陶氏化学、埃克森美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等国际化工巨头,介绍其最新的发展策略,为我国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一、巴斯夫:以精细化工实现差异化发展
近日,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将其旗下保温材料品牌Styrodur®出售给德国保温材料制造商BACHL,交易预计将在2025年年中完成。此外,巴斯夫还将其食品与健康业务出售给路易达孚公司,并表示该业务与公司现有的业务关联程度有限,不再是其战略重点领域。2024年以来,巴斯夫先后出售了生物能源酶业务、絮凝剂业务,放弃了包括锂矿资产在内的多个投资计划,并关停了其位于德国的多处化工工厂。这一系列措施旨在通过降本增效,更好地解决其核心业务面临的成本飙升与需求疲软等问题。在历史上,巴斯夫也曾多次调整其发展战略与重点业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巴斯夫目前拥有六大一体化生产基地,239个生产基地,共有化学品、材料、工业解决方案、表面处理、营养与护理,以及农业解决方案等6个部门。该公司在精细化工领域业务布局广泛,拥有4.5万种产品,产品线丰富,差异化明显,有很高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涉及的产品有染料、涂料、催化剂、表面活性剂、除草剂、杀虫剂、营养制剂、原料药、黏合剂、油田化学品、塑料添加剂和电子化学品等,其中一半以上品类居于全球领先地位。2024年,巴斯夫销售额为653亿欧元(约合4866亿元人民币),其中精细化工产品销售额占总业务的50%以上。
1.把握时代趋势推进创新发展
在近160年的发展历程中,巴斯夫每一次都顺应时代,把握趋势,依靠自主研发技术和选择性收购,逐步完成产业链的拓展与技术的创新,并成长为全球化工巨头。
具体来看,巴斯夫的精细化工发展历程可分为4条主线。
第一条主线:合成染料及其产业链延伸。1861年,巴斯夫因为天然染料无法满足纺织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顺势进入合成染料领域,以染料起家,成功合成了茜素、曙红、正红等新式染料。1873年,巴斯夫并购两家知名染料销售公司Knosp和Siegle,这两家公司在全球拥有完善的贸易网络。凭借持续创新的产品和庞大的销售渠道,巴斯夫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染料生产企业。
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巴斯夫持续改进生产工艺,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强产品优势。在染料产业上游,巴斯夫开发了一种经济高效的硫酸接触工艺,使其一跃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硫酸生产商,也为催化加工铺平了道路。在染料产业下游,巴斯夫研发纺织助剂等纺织化学品,并首次发现了合成表面活性剂,目前已是全球知名的表面活性剂生产商。
第二条主线:合成氨及其产业链延伸。1900年,染料行业的高增长已不复存在,恰逢常压固定氮储量(天然肥料)即将消耗殆尽,巴斯夫趁机进入合成氨工业赛道。在此期间,巴斯夫合成了尿素等化肥,以及副产物合成甲醇等,开启了农业领域的大门,并确立了一体化理念。1949年,巴斯夫在农业领域又开辟了新的产品——U46除草剂。此后,通过收购美国氰氨公司,巴斯夫成为3个全球领先的研究型植保产品制造商之一,并通过收购拜耳公司的氟虫腈产品,弥补了在杀虫剂方面的不足。整体来看,通过持续研发和并购,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部门成为全球农业业务排名前三的生产商。
第三条主线:三大合成材料(石油化工)时代的开启及其产业链延伸。1925年,巴斯夫与另外5家公司合并成立法本公司,开启了多元化业务齐头并进的局面。在此期间,凭借高压合成技术合成了各种塑料及合成橡胶,开启了塑料时代。此外,随着汽车工业的兴起,巴斯夫也开始发展与之相关的燃料、合成橡胶、表面涂料、染料原材料及车用试剂等工业。1959年,巴斯夫开始生产染料助剂,并与陶氏化学联合成立公司生产纤维中间体及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产业链延伸出来的精细化工产品还包括:塑料添加剂、黏合剂、油田化学品等。
第四条主线:持续收购和全球业务布局。20世纪60年代,巴斯夫抓住全球化的新浪潮,收购和国际化成为主旋律。通过持续的产能建设与外部并购,快速提升产能规模,巴斯夫迎来高速成长期,为其成为全球知名的跨国公司奠定了基础。二战结束后,巴斯夫收购了欧洲3家涂料公司,跻身全球顶级汽车涂料制造商行列。1968年,巴斯夫收购Nordmark-WerkeGmbH公司,开始进军制药行业。1971年,巴斯夫收购欧洲Elastomer/Elastogran集团,为进入聚氨酯行业铺平了道路,其发明的发泡型热塑性聚氨酯(E-TPU)目前是阿迪达斯主打的核心科技材料。在维生素领域,巴斯夫先后开发了新的维生素A、B2等合成工艺,成为从化学工艺大规模转向生物科技工艺的先锋,并收购了丹麦和日本的维生素生产商来弥补自身产品的弱点,如今已是全球领先的维生素生产商。此外,巴斯夫投产了专有工艺制造的香精香料工厂,成为全球领先的合成香原料生产商。
目前,巴斯夫在生产的初始环节添加生物质原料,推出了240多种符合《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和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ISCC)的生物质平衡产品(BMB产品),成为世界领先的生物基化学品生产企业。
与此同时,巴斯夫将工业生物技术(也称白色生物技术)作为重点创新方向进行部署,陆续推出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产品。2017年开始,巴斯夫工业生物技术布局加速,获得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合办的Broad研究所关于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授权;2019年收购了生物技术公司Isobionics,投资基因组测序技术公司Equinom,并与合成生物学公司Conagen、数字平台公司Riffyn合作;2021年投资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恩和生物。除了依托已有的加利福尼亚研究联盟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巴斯夫在基因测序、菌株设计、微生物平台构建等方面的布局进一步完善,更多基于工业生物技术的“超越型”产品面世。
此外,巴斯夫还是知名的湿电子化学品供应商,2005年收购了默克集团的全球电子化学业务。2006年,巴斯夫以48亿美元收购安格,成为全球最大的催化剂生产商。
近年来,巴斯夫除了延伸核心业务,也开始抢占新能源等赛道,其在新能源汽车、风电、储能、锂回收和氢能等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2015年,巴斯夫在日本、美国和欧洲新建了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2021年,巴斯夫宣布完成湖南杉杉能源51%股权的收购,正式进入中国锂电市场。2022年以来,巴斯夫杉杉与吉利科技、海源新材料、卡涞科技、纳尔股份、国轩高科、驰宇新材料等企业合作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高性能、低成本的聚氨酯及热塑性树脂等化学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和电池材料的开发。
2.化工业务的发展机制
巴斯夫的子公司分布在全球90多个国家,其化工业务的发展机制有几个特点。
一体化运营是“传家宝”。巴斯夫是全球一体化理念的提出者与执行者,其在从事一体化生产的同时,也分别实现了研究、客户、信息、采购和社会等5个方面的一体化,这些一体化的核心理念在于共享和网络化。巴斯夫利用一体化优势优化产品组合和组织结构,在构建成本壁垒的同时,将资金分配集中于增长型业务,为公司创造了更多价值。
推动创新和技术差异化是“动力源”。巴斯夫注重持续创新及差异化布局,致力于走在技术前沿,研发力度远高于行业平均值。通过不断探索与突破,巴斯夫有效规避了同质化市场竞争的激烈角逐,持续巩固了其在全球化工领域的领先地位。巴斯夫能维持较高毛利率的核心在于,在特定的市场领域内,其不仅产品表现卓越,而且做到了独家供应。此外,由于广泛而多样化的产品线,巴斯夫在多个业务领域展现出充当创新引领者与开拓者的巨大潜力。当面对生产企业多且利润空间相对狭窄的产品领域时,巴斯夫倾向于采取战略撤退的举措,退出竞争激烈的赛道,开辟并引领新的市场领域。
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深入分析市场。巴斯夫在全球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客户网络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各个行业和领域。其优势是产品质量稳定、口碑良好,同时紧密关注市场动态,以下游需求为导向,不断延伸产业链优势,用卓越的工艺及生产技术满足客户需求,并将其作为科研创新的“指南针”。此外,在产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巴斯夫确保产品和服务能精准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升客户黏性。巴斯夫正迅速从卖产品向卖“产品+服务”转变。
高效率的运营模式是组织架构的基石。在巴斯夫,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公司鼓励员工跨部门交流与合作,打破部门壁垒,协同研发,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加速创新进程。此外,为了便于向客户提供差异化与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巴斯夫正在搭建更精简的架构,通过将大部分职能服务嵌入运营部门,拉近员工与客户的距离。当时机成熟,更多决策权将转移到业务部门。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运营部门、服务部门、地区部门和精简的企业中心将成为巴斯夫全新组织架构的基石。
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巴斯夫的薪酬体系以绩效为导向,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设计,巴斯夫成功吸引和留住了人才,为公司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3.持续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受地缘政治冲突和碳排放政策的影响,巴斯夫正在剥离部分大宗化学品和差异化潜力降低的业务,并向可持续发展、生命健康等高盈利、高增长行业和数字化等方向发展。具体来看,巴斯夫完成的收购项目主要集中在功能性作物护理、个人护理与食品添加剂、酶、电池材料、特种塑料、修补涂料、聚酰胺等新兴和创新驱动业务。
巴斯夫尤其强调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布局,并确立了远大的目标,致力于PBAT等可降解塑料、生物基平衡产品等的研发与应用。除了可持续发展领域,巴斯夫还将持续关注医疗健康、个人护理等领域;化妆品原料、营养品、香精香料等高盈利行业也是其未来投资的重点方向。
总体来看,巴斯夫的成功可以归纳为客户导向、创新力、高效、重视人才培养等4个方面。该公司在研发、生产、管理、投资等方面均有较先进的经验,产品质量稳定兼具多样化、差异化的优势。未来,巴斯夫仍将以创新为驱动力,持续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在可持续发展、生命健康和数字化等领域进行深入拓展与布局。
二、陶氏化学:利用综合数据中心提高效率
陶氏化学业务遍及全球约160个国家,拥有3.7万名员工。随着人工智能(AI)的影响力逐步提升,该公司一直努力提高其庞大数据库的利用率。陶氏化学数据与分析平台IT总监布莱顿·施罗德曾表示:“我们拥有数据科学家,但缺乏合适的平台来管理数据。”
2022年,陶氏化学成立综合数据中心,旨在大幅提高数据的可发现性、可访问性、可用性和质量。但陶氏化学的目标并不仅是建立集中的数据存储库,而是改变所有员工与数据交互和关联的方式,使其拥有访问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权限。施罗德表示,“综合数据中心要降低数据获取和分析的准入门槛”。
陶氏化学数据与分析客户合作部IT总监内森·威尔莫特表示:“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领域,公司正在发生一场变革。与综合数据中心并行发展的是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素养计划,旨在提高公司每个人的能力,使其能根据自己的具体职责,在正确的背景下利用数据。”
2023年,陶氏化学开始将数据加载到综合数据中心,数据的准确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与之前相比有大幅提升。此外,施罗德还表示,发现问题的时间也大幅缩短。
三、埃克森美孚:提高化学品回收能力
埃克森美孚计划投资逾2亿美元扩大其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化工回收业务,新增产能将于2026年投产。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建更多装置,到2027年,使化学品回收能力达到每年50万吨。
埃克森美孚产品解决方案部负责人凯伦·麦基表示:“我们是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些投资将提高公司将难以回收的塑料转化为原材料的能力。”预计得克萨斯州的化学回收能力将增加17.5万吨/年,总回收能力达到25万吨/年。埃克森美孚还将继续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的炼油和生产基地开发更多化学品回收项目。
埃克森美孚的终端产品客户遍布15个以上的国家,涉及多个行业,甚至包括食品包装和宠物食品等,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埃克森美孚开发了一套基于热解技术的化学回收技术,可将废弃塑料转化为制造多种有价值产品的原材料。此外,该方法也适用于无法以传统机械回收方法处理的废弃塑料,从而扩大了埃克森美孚的化学品回收范围。
得益于不断提高的化学品回收能力,埃克森美孚拥有一系列专为可回收而设计的材料,包括聚乙烯复合膜和阻隔包装膜等。此外,埃克森美孚在得克萨斯州第一家化学品回收工厂2022年已投运,目前是北美最大的化学品回收厂之一,截至2024年底已处理了3.5万吨废弃塑料。
四、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专注于减排与再利用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哈曼·阿尔-法季近日表示:“要倡导全球化工行业朝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生产力的方向发展。我相信化工行业可以实现脱碳,并为消费品增值。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标杆。”
阿尔-法季称,化工行业可以将40%的石油原料转化为化工产品,现代化工厂应最大程度利用多样化能源,如太阳能,但要对生产装置进行改造。因此,需要投资新建更多回收基础设施,促进化工产品的再利用。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一直专注于实现减排与废物回收再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2021年,该公司明确了实现减碳目标所需的关键投资和技术。2023年,其位于荷兰赫伦的首个商用回收工厂交付了第一批可循环聚合物。接下来,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回收规模,并考虑投资新的世界级商用先进回收项目,如果进展顺利,可年产20万吨可循环材料。此外,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还计划在沙特投资新建小型回收工厂。
事实上,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的可回收产品早已在市场上投用。2020年,联合利华旗下知名冰淇淋品牌梦龙就在包装中采用了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生产的可循环聚丙烯,成为业界首个使用回收塑料的品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