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产业正在飞速发展,涌现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及中化等企业。中石化作为我国石化企业的“国家队”,其战略定位及方向始终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中石化凭借庞大的规模和巨大的科研投入,已在化工产业的多个赛道成为佼佼者。
笔者统计了过去1年时间内,中石化在化工产业细分领域的布局,希望能够从细微处窥视一点巨头的战略版图扩张方向,为其他化工企业提供参考借鉴。
01 上海石化
2025年2月,上海生态环境局发布《上海石化全面技术改造和提质升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公示》,本项目计划投资约213.07亿元人民币,关停现有70万吨/年乙烯、2号氧化、2号聚酯等老旧装置,新建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新材料装置、20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含炔烃加氢)、70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40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30万吨/年醋酸乙烯装置、4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包括LDPE/EVA联产)、10万吨/年碳酸酯装置(包括5万吨/年电子级碳酸乙烯酯、电子级碳酸二甲酯1万吨/年,电子级碳酸甲乙酯3.3万吨/年,电子级碳酸二乙酯1.4万吨/年,副产聚酯级乙二醇3.5万吨/年)、20万吨/年1#碳五分离装置。与此同时,对炼油装置进行改造,新建30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含PSA)、120万吨/年溶剂脱沥青装置、20万标立方米/小时POX制氢装置、2×8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250吨/时酸性水汽提装置、360吨/时溶剂再生装置、14/6万吨/年1#MTBE/丁烯-1装置。
上海石化是中石化系统老牌石化企业,前身创建于1972年,我国70年代最大的现代化石油化纤生产基地,后续历经四期工程扩建,最早的时间在2022年。目前有部分装置处于老化阶段,此次大规模技术改造,也是上海石化持续发展、技术拓展的关键战略方向。笔者相信,此次技术改造后,上海石化将在新材料、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处于行业前列,技术先进性显著提升。
02 九江石化
2024年12月,九江石化150万吨/年芳烃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获批,总投资106亿元,2025年1月芳烃联合装置桩基开工,标志着项目转入现场实施阶段。新建芳烃、连续重整、加氢裂化等装置,打造“炼油+芳烃+PTA+PET+终端产品”全产业链,推动传统炼化向高端化升级。
九江石化前身为九江炼油厂,1975年国家批准筹建,1980年10月建成投产,是中国石化直属企业,也是江西省唯一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九江石化先后经历了多次改造,其中最晚一次为2022年。目前九江石化部分核心装置(如常减压、催化裂化等)始建时间较早,部分装置存在老化问题。此次九江石化的改造,部分老旧装置通过更新焕发活力,新建装置采用先进技术,整体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前列。
03 扬子石化
2025年1月24日,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乙烯技术升级重构及下游新材料一体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征求意见稿公示。该项目总投资115.81亿元,总占地面积48.93公顷,拟对扬子石化现有2套各40万吨/年乙烯装置进行技术升级重构改造,关停现有2套各40万吨/年乙烯和2套各20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其中1#裂解汽油加氢在95年10月乙烯改造时,同期扩能改造,加工能力达到28.8万吨/年),新建100万吨/年乙烯和50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装置,本项目乙烯下游同步建设10万吨/年POE、5万吨/年聚乙烯蜡2套高端新材料装置。
扬子石化是中石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一体化企业,1984年开工建设,1990年全面投产,具备1250万吨/年炼油、80万吨/年乙烯、140万吨/年芳烃生产能力。扬子石化先后经历过三轮技术改造,分别在1993年、2000年和2025年,目前炼油、乙烯、聚乙烯及相关配套装置存在一定老化,导致竞争力不强,但通过持续大修和技术更新,安全性和效率得以提升。部分老旧装置通过更新焕发活力,新建装置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整体技术水平和环保效能持续提升。
04 中石化川维
2025年2月5日,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年产2.4万吨EVOH树脂技术升级项目环评的公示。该项目工程总投资138156万元,拟在新增场地内新建2.4万吨/年EVOH树脂生产装置,EVOH树脂生产技术采用川维化工公司自主研发的聚合、醇解等生产技术,建设工期预计24个月。
中石化川维始建于1970年,是中国石化在西南地区重要的化工生产基地,也是中石化重要的精细化学品生产基地,先后经历过三次改造,分别在2010年、2022年和2024年,目前部分装置,如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等多建于1990年代至2010年代,历经多次技术升级,部分早期设备存在管线腐蚀、控制系统老旧等问题。当前推进的EVOH树脂等新材料项目建设,部分老旧装置通过更新改造保持运行效率,新建装置代表行业先进水平,整体技术升级步伐加快,有望给川潍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05 中石化仪征化纤
2025年2月1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复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年产8000吨特种纤维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结果公示。该项目总投资17.72亿元,建设包括对位芳纶装置设计规模为年产4000吨对位芳纶,聚合单元包括1套聚合配料系统、2套年产2000吨聚合反应系统,纺丝单元包括1套纺丝配酸系统、8条年产500吨纺丝生产线。
中石化仪征化纤是中石化系统重要的化纤生产企业,始建于1970年代,采用“借债建厂、分步建设”模式,一期工程于1984年12月投产,设计年产12万吨涤纶短纤维和6万吨聚酯切片,后续通过二期(1990年)、三期(1995年)工程逐步扩大产能,现已成为中国石化重要的聚酯及新材料生产基地。此次建设8000吨特种纤维项目,也是仪征化纤战略发展的重要代表,未来会向高端化化纤产品迈进。
06 中石化润滑油(天津)有限公司
2025年1月,中石化润滑油(天津)有限公司项目简称,该项目投资额7.37亿元,船用油和冷却液生产装置投料试运行,计划建成年产31吨的氟油、3万吨的船用油以及4万吨的冷却液,并配备一个容量为92万立方米的基础油罐区。
中石化润滑油(天津)有限公司是中石化在北方主要业务之一,也是拓展润滑油业务的重要战略举措。该项目于2024年12月建成并试生产。未来将依托南港工业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产能并服务石化产业集群需求,为中石化进一步拓展润滑油及特种油项目提供基础。
07 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
2025年2月8日,《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6万吨/年PTMEG新材料化学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前公示。该项目总投资93800万元,主要建设6万吨/年PTMEG装置(含THF生产单元),新建乙炔发生、BDO、THF(四氢呋喃)及公辅工程等。
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宁夏)有限公司是中石化在西北的少数生产基地之一,也是中石化煤化工项目的重要示范基地。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2014年9月全面打通工艺流程,2016年1月转入商业运营,成为中国石化煤化工板块首家投产企业。中石化在煤化工领域的份额不高,该企业在最近几年投建项目较少,此次发布的新项目投产,是中石化持续向煤化工行业发展的信号,也是弥补石油化工在部分产品环节存在缺失的重要方式。
中石化在新能源领域也积极进行战略部署:
2024年7月启动的“万站沐光”计划,计划到2027年新建1万座光伏站点,覆盖油气矿区、工业园区及加油站,推动分布式光伏与传统业务融合。截至2025年初,已建成4283座光伏加油站,年发电量超13亿千瓦时。
另外,中石化推进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该项目年产2万吨绿氢,并布局“西氢东送”输氢400公里管道,成为国内首条跨省纯氢输送管道,加氢站网络扩展至128座,覆盖7大氢走廊,目标2030年建成1000座。
中石化在新能源行业的投资不亚于中国任何一家企业,主要战略方向为新能源的基础设施、硬件资源以及原料资源。中石化的新能源战略布局,从供应链一体化到实际运营和销售,通过“传统能源+新能源”双轮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速向“清洁化、高端化、数字化”转型,目标成为中国及全球综合能源服务商,助力国家“双碳”战略与新型工业化发展。
(原创:化工平头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