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药行业的企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注重两点。
一是要注重国内市场的深耕,即使完全出口型的企业,如润丰化工也离不开国内市场完整产业链的支撑。而深耕,要么向下游经市场渠道触达一线农户,要么向上游整合优势资源。二是要注意,一定要向国外市场发力。特别是近年来行业越发低迷的时候,一定要放眼世界,沿着“一带一路”,或直通目标市场,成为走向全球的世界级玩家。
国内市场如何深耕,不论是向下还是向上,大多比较熟悉。然而,对国外市场发力来说,很多企业经常犯方向性的战略失误。但在经历了之前不少走出去的惨痛经历之后,我们的农药企业也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模式。比如加拿大HansonAgroscience总经理韩书友博士,在3月17日2025CAC期间,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企业市场拓展”的第十八届中国农药工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即总结出了农药企业出口市场的五大定位。
首先,是要选择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和地区。农药,在全球多数的农民眼中都是昂贵的农业生产资料。所以,选择经济实力强大的地区,便可优先布局高购买力市场,构建价值竞争壁垒。比如在经济实力强劲的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或者日本等东亚市场,虽然农业GDP占比较低,但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投入强度却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后这些市场对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需求旺盛,相关产品的溢价率会明显提升。
其次,是要选择作物面积巨大的市场。作物面积,是市场容量的决定性因素,深耕大宗作物主产区,非常有助于打造规模效益。当然,也要注意局部国家和地区的特色。但更要注意的是,目前全球前十大农业国贡献了75%的农药消费量。巴西大豆种植带年用药支出超50亿美元,印度水稻种植区农药市场年增速保持8%以上。我们的企业,应建立作物地图数据库。比如在巴西可重点布局除草剂供应链,在东南亚水稻区构建杀菌剂分销体系等。
第三,是要选择靶标病虫草害为害严重的市场。如此才能聚焦生物灾害高发带,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比如在东南亚热带雨林区,稻飞虱年发生面积超4,000万公顷,非洲之角沙漠蝗虫迁徙路径覆盖20国耕地。企业可以此相关信息和技术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在相关地区设立抗性监测站,根据FAO发布的虫情预报动态调整产品组合。再者,如针对拉美大豆锈病、欧洲葡萄霜霉病等顽固病害,可推出包含助剂、施药器械的“技术包”等。
第四,选择政治经济形势稳定的市场。锚定政局稳定经济体,才能构建风险管控体系。选择相关机构政治风险指数评级B+以上国家,如智利农业外商投资保护指数86、阿联酋政策连续性指数高达92,相关企业可重点考虑。同时也要重点规避汇率波动超过15%的市场,建立外汇对冲机制。在东南亚,可参与RCEP框架下的农药互认计划。同时部分农药企业在非洲采用“技术换资源”模式,与政府合资建设制剂工厂,享受长年税收减免,也是可选择的方向。
第五,是要选择回款信誉好的市场。中国农药企业在全球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年,前辈们对相关地区的信誉有着较深的体会。所以,多与同行或非同行交流,优选商业信用优良区域,创新交易保障机制,甚至参照相关机构职能的国家风险评级等,针对性重点开拓市场。另外,如在巴西等账期敏感市场,也可试点区块链结算平台,将赊销账期从180天压缩至90天等。
在经济全球化纵深发展和国际农业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农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可在以上五大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战略定位体系,并基于农药产品的特殊属性及国际贸易规律,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和服务模式创新,以及风险管控强化,实现从“产品出海”向“价值链出海”的跨越。因为在笔者看来,这5大出口市场的定位,可能正是中国农药企业出口的五大原则、维度和方向。而且只要方向对了,我们成功地走出去,也是早晚的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