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纯苯市场延续过去5年的强势行情。卓创资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纯苯均价为8307.61元(吨价,下同),较2023年上涨14.54%。展望2025年,业内人士预计,虽然供需双方均有增量预期,但下游增速将超过上游,在供应端存缺口的基本面下,纯苯市场或将维持高位运行态势。
新增产能入市
“新产能叠加技改扩能,今年纯苯产能增速较2024年将小幅提升。”福能期货分析团队预计。
今年新增产能中,福能期货团队分析,乙烯裂解工艺来源的纯苯增量占比在40%左右,其次是重整和歧化工艺,投产节奏遍布全年。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裕龙炼化项目,其重整、歧化、裂解工艺路线均有对应新增产能加入,预计一期投产后,纯苯外放量将增加10%。
在供应端,除了新装置投产外,还有部分存量装置计划实施技改扩能,如恒力、浙石化等。其中浙石化计划对4套产能380万吨/年重整装置进行技改,有两套将在2025年落实,改造后每套增加50万吨/年产能。因此技改扩能也将为纯苯带来一定的供应增量。
此外,进口货源方面今年也有增量预期。国投期货分析师庞春艳表示,韩国的纯苯主要出口至中国和美国。美国2024年下半年产能恢复后,其纯苯自给率大幅提升。韩国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对美国出口下降的同时,对中国的纯苯出口量维持在偏高位置。
“2025年中国纯苯进口量将继续增加,全年进口或达到440万吨。”福能期货分析师认为,韩国是我国纯苯最大进口国,占总进口量的49%。未来一段时间,韩国货源将继续流入中国,另外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也有望在2025年提供更多的纯苯供应。
下游需求增加
在上游新增产能入市的同时,下游需求也有增长预期。“2025年,纯苯下游计划新投放产能约361万吨,同比增速8.81%。”福能期货分析团队指出,根据下游产能折算对纯苯总需求量约3200万吨。
据钢联统计,苯乙烯对于纯苯的需求量最大,约占国内纯苯总需求量的46%;其次为己内酰胺、苯酚,占比分别为16%、14%。
2025年,苯乙烯方面将有5套共计233万吨/年的新装置投产,产能增速将升至11%,产量增速预计在7%,将为纯苯带来约91万吨的需求增量。己内酰胺方面,预计福建永荣科技和广西恒逸新材料有两套装置新增年产能共计70万吨/年,计划在二季度和三季度投产,将为纯苯带来约81万吨的需求增量。
除此之外,苯酚方面今年计划有3套装置投产,预计为纯苯带来约46万吨的消费增量。福能期货分析团队认为,苯酚或成为纯苯五大下游中增速最快的品种,苯酚下游PC主要用于家电、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并且可以替代部分ABS及其他塑料产品。预计2025年苯酚在汽车、家电等行业推动下,消费有望快速增长,拉动纯苯需求增长。
供应或存缺口
“2025年国内纯苯供应缺口仍存,甚至有扩大趋势。”盛达期货分析师郝纪伟认为,供需双增之际,由于供应端产能投放难度大、受制因素多,落地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国内纯苯主要来源于石油苯和加氢苯,其中石油苯产量约占国内产量的86%,是主要供应端。一方面,2025年纯苯供应增量多为乙烯装置投产带来的产能增量,由于技术难度较高,装置投产延期的可能性较大。另一方面,石油苯作为炼厂催化重整、乙烯裂解、甲苯歧化等环节的副产品,伴随汽油、乙烯、MX和PX等油品、化工品产出。与此同时,石油苯在各个环节的产出率,也会因炼厂原料轻质化程度、油品与化工品设计配比等因素出现分化。因此,郝纪伟认为,石油苯产能投放与实际产量最终取决于上述几种油品、化工品的产能规划和需求变动。
加氢苯方面,其生产主要受到原料粗苯供应的限制,粗苯产量则受制于焦化行业的盈利波动。当焦化行业利润较好时,粗苯产出较多,则加氢苯产量提高;反之则降低,导致加氢苯产量难以根据市场需求同步提高。
因此,郝纪伟认为,虽然纯苯供应端有新增产能入市,产能增速同比提升,但是依旧难以跟上下游需求增速的步伐。因此,整体来看今年纯苯市场供需基调仍然偏紧,市场或将延续高位震荡走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