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化工学院、氟氮化工新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鲍晓军教授、朱海波教授团队联合清源创新实验室、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等单位在“丙烷脱氢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于2025年4月11日以“FirstRelease”形式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A self-regenerating Pt/Ge-MFI zeolite for propane dehydrogenation with high endurance”的研究论文(doi:10.1126/science.adu6907)。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洪惠真为该篇论文第一作者,鲍晓军教授、朱海波教授为通讯作者。
页岩气革命和“双碳”战略推动了丙烷脱氢(PDH)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成为定向生产丙烯的主流路线。负载型Pt团簇是PDH技术的主流催化剂。然而,Pt团簇在苛刻服役工况下极易发生烧结失活,为此工业上必须频繁地在氧-氯混合气氛中通过氯诱导Pt颗粒再分散,同时烧除积炭,以恢复其催化活性。这不仅导致设备腐蚀和含氯污染物生成,还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因此,创制无氯条件下可再生的Pt基催化剂,一直是催化科学与技术领域关注的重大课题。
该研究团队发现,Ge-分子筛负载的Pt催化剂具有独特的环境适应能力:在PDH反应的还原气氛中,Pt1单原子组装为Pt8团簇;而在高温氧化气氛中,Pt8团簇又可逆地转变为Pt1单原子。研究进一步表明,Ge-分子筛在氧化气氛中具有奇特的“捕获”Pt的能力,被捕获的Pt在Ge-分子筛上发生逆Ostwald熟化,进而自发分散成Pt1单原子。研究团队据此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PDH催化剂制备方法,即将Ge-分子筛与Pt的任意前驱体(包括金属Pt粉、H2PtCl6盐)混合物进行高温处理,即可制备出高耐久性、可自再生的Pt/Ge-分子筛PDH催化剂。该催化剂在“脱氢反应-烧炭再生”循环中表现出“Pt8团簇⇌Pt1单原子”动态可逆转化。尤为重要的是,其在800 °C氧化环境中连续处理长达10天后催化剂孔道内的Pt物种依然保持稳定,首次实现了在无氯氧化气氛中超百次的完全再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