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
文件号 | 工信厅信管函〔2025〕144号 | 制发日期 | 2025-04-15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通信管理局,相关行业协会,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聚优势,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促进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现组织开展2025年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以下简称“百城千园行”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拥抱人工智能 加速工赋园区
二、活动内容
本次“百城千园行”活动包括政策进园区、设施进园区、技术进园区、标准进园区、应用进园区、企业进园区、服务进园区,包括但不限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级园区,以及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活动应结合高标准数字园区、“人工智能+”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5G工厂“百千万”行动等相关工作,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规模化推广,加快园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一)政策进园区。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组织相关产业组织、研究机构、行业专家等对国家和本地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开展宣贯工作,推广普及政策体系,对“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标识“贯通”行动计划、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等相关文件进行解读,引导园区企业了解财政资金、产业基金等对工业互联网的支持政策。推动各地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将工业互联网纳入新建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建设要求。
(二)设施进园区。推动企业利用5G、时间敏感网络、工业光网、IPv6等新型网络技术进行网络优化升级。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标识解析节点,引导园区企业普遍接入标识解析体系,通过标识深挖数据价值,促进企业间高效协同。鼓励园区结合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推动园区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引导园区企业接入国家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引导园区开展智算中心布局,加快工业智算基地建设,鼓励园区积极引入外部智算资源,深化端边云算力动态协同,满足各类业务算力需求。
(三)技术进园区。引导园区企业加快5G/5G-A、时间敏感网络、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光网、信息模型、开放自动化、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应用。加强关键技术产品攻关成果的推广普及,开展工业级5G产品、云化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工业操作系统、安全设备、具身智能机器人等产品创新应用,同时鼓励园区、企业开展重点行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的双向赋能,鼓励工业互联网企业、人工智能企业联合开展工业智能芯片、行业模型等领域研发,并在园区应用推广。
(四)标准进园区。开展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体系宣贯,引导园区企业实施工业互联网相关标准,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数据互通、模型开发、行业应用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在园区的落地普及。鼓励园区企业、事业单位、研究机构、产业协会等参与园区数字化转型、智能园区、数字园区、绿色园区等标准研制工作,推动发布园区标准清单。
(五)应用进园区。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设置工业互联网专题,通过成果路演、现场实操、诊断评估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等多种形式,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企业与园区内制造业企业供需精准对接。实施“链网协同”行动,组织编制实施钢铁、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力、船舶、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指南,梳理行业智能化典型应用场景、人工智能赋能重点行业产业链图谱、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清单等,强化专家、数据、模型、工具等资源供给。
(六)企业进园区。围绕园区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引导工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人工智能企业等入驻园区,完善产业生态体系。鼓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共享资源、开放场景,提供普惠性数字工具和标准化“小快轻准”产品,带动中小企业“链式”转型。鼓励规划咨询、设施建设、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等各类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企业进园区,为园区大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服务。坚持场景牵引、需求导向,鼓励园区搭建工业互联网供需资源池,围绕人工智能应用等发布供需目录清单。
(七)服务进园区。组织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深入园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园区企业提供专项贷款、融资租赁、产业基金投资、科技保险等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各地出台相关政策,对园区开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给予资金补贴或奖励。鼓励高校、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开展学历教育、培训讲座、实践实训、技能认证等,联合打造园区人才服务体系。
三、组织实施
(一)做好组织协调。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等单位做好支撑实施,并以“百城千园行”作为相关部属单位工业互联网相关活动的统一冠名。
(二)做好服务保障。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互联网协会等相关行业协会做好本行业、领域活动支撑工作。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大会、“5G+工业互联网”大会等系列产业活动,加强优秀经验交流互鉴。
(三)做好评估总结。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组织开展本地进园区活动,推动园区企业提升利用工业互联网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意识、能力和成效。从10月起,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园区评价与发展成效评估工作,推广一批成效明显地区和典型园区案例,依托重点产业活动,宣传成效突出地区和园区。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5年4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