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凌晨,经过紧张的两周谈判,《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国际化学品三公约)2025年缔约方大会于瑞士日内瓦延迟闭幕。
大会取得了多项实质进展。其中,《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一致审议通过将毒死蜱、长链全氟羧酸及其盐类和其相关化合物、中链氯化石蜡3种化学物质增列至附件A中,标志着全球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管控迈出新的一步。
历经十余年努力后,《鹿特丹公约》缔约方审议通过将倍硫磷和丁硫克百威增列至附件III中,取得重要突破。与会各方普遍呼吁增强科学建议与政策决策的协同性。
《巴塞尔公约》通过了包括电子废物和塑料废物相关技术指南的修订,并审议了由中国牵头的两项关于废旧电池无害环境管理的技术准则。分别是与乌拉圭共同牵头的聚焦铅酸电池和与欧盟共同牵头的其他类型废电池的技术准则。这两份草案将提交至小型闭会期间工作组继续审议,供下届大会讨论。同时,《巴塞尔公约》通过了对附件IV的修订,有助于明确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之间的界限,为全球废物越境转移的合规管理提供更加清晰的法律依据。
会议期间还就国际化学品三公约技术援助与资金机制达成共识,明确将在下一阶段提供多种技术支持方式推动履约能力建设。
会议最终决定,下一轮BRS三公约缔约方大会将于2027年在巴拿马举行。在闭幕现场,多个发展中国家代表呼吁在下一个阶段进一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与财政支持,以确保全球公平履约。
大会期间,中国政府代表团与来自中国的民间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会议进程与会外活动,并在展览环节展示了化学品和废弃物管理的相关成果。
中国政府主办了高级别边会“致力新污染物治理,建设美丽健康世界”。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高度评价中国对《斯德哥尔摩公约》的履约贡献。化学品和废物三公约执行秘书罗尔夫·帕耶指出,中国的POPs治理不仅为全球环境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和土耳其共和国合办了“创新的‘无废’解决方案:从政策到行动”,分享“无废城市”的建设经验和国际社会的“无废”理念行动交流。
中国民间组织围绕“能源转型与化学品和废弃物健全管理的协同与权衡”举办边会,聚焦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型环境问题,分享了在光伏组件、风电设备及电动汽车锂电池等设备退役回收方面的实践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