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煤鄂能化公司乌审召分公司应用国产催化剂在聚烯烃中心装置成功完成聚丙烯抗冲产品转产,这在国内尚属首次,突破了国内同类企业生产长期依赖进口催化剂的技术瓶颈,标志着聚丙烯抗冲产品生产实现了“国产催化剂应用-工艺操作技术”全体系自主可控,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特种催化剂生产应用的空白。
聚丙烯抗冲产品生产具有操作难度大、工艺联锁复杂等特点,催化剂作为其中的核心技术长期依赖国外,面临供货周期长、成本高等挑战,特别是中高端产品生产对进口催化剂的依赖程度更高。面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中煤鄂能化公司与国内催化剂厂家开展多次技术交流,通过深度整合催化剂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鄂能化公司在生产运营、工艺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协同创新实现催化剂关键技术突破,为国内同类企业提供了国产化方案。
在技术攻关过程中,中煤鄂能化公司多管齐下:借助算法赋能,基于催化剂平行数据对比,运用先进过程控制系统与工艺数学模型模拟预测转产过程,精准确定关键技术控制指标;实施全流程风险管控,依据催化剂实验室及中试结果,对性能与试用风险再评估,制定专项管控措施;深入应用技术体系成果,总结生产数据与经验,以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解决国产催化剂应用难题与能耗、稳定性等技术瓶颈。
此次国产催化剂在聚丙烯抗冲产品生产中的成功应用,有力验证了国产催化剂技术与生产方案的可行性。预计可降低约30%以上的催化剂成本,显著提升经济效益。新生产的LC1813-01、K8303及差异化牌号EPS30R等聚丙烯抗冲产品,在重载部件、汽车部件等领域需求旺盛,极大增强了市场差异化竞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