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与产业格局深刻变革的当下,亚洲石化行业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近日,在2025年亚洲石化工业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亚洲石化行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全球格局的剧烈变动使得行业发展充满不确定性。然而,石化行业的危机之中亦蕴藏机遇,可持续性、创新和区域合作成为行业重新聚焦的方向,关乎亚洲石化行业未来能否持续繁荣。
多重困境交织
当前,亚洲石化行业面临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挑战,这些挑战犹如层层乌云,笼罩在行业发展的上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蔓延成为首要难题,日本石化工业协会会长工藤浩一郎直言,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盛行给全球经济活动蒙上了厚重的阴影。不断增长的地缘政治风险、频繁波动的关税政策、棘手的经济安全问题,再加上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对石化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日本,自2022年5月以来,乙烯装置的开工率持续低于90%,近期更是降至80%左右,行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局面。
经济波动同样给石化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稳定,使得市场需求难以预测,石化产品的价格也随之剧烈波动,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不确定性也成为困扰行业的一大难题,持续供应过剩和全球供应链重组,导致原材料采购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业务挑战。一旦下游行业因关税冲击等因素走弱,石化行业的增长动力也将受到极大影响。
此外,社会对环境责任的期望日益提高,石化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长期以来,石化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如今,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石化行业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南亚市场崛起
在亚洲石化行业整体面临危机的大背景下,南亚新兴市场的崛起,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印度化学品和石化制造商协会秘书长谢卡尔·巴拉克里希南表示,作为亚洲新兴的大型市场,印度凭借蓬勃发展的终端应用行业,成为石化产品需求“增长的灯塔”。
近年来,印度经济快速发展,正逐步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汽车、基础设施、建筑等终端应用行业的强劲崛起,为石化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行业对石化产品的大量需求,将印度石化行业推向了新的高度。巴拉克里希南表示,印度石化行业已进入新的增长阶段。目前,印度斯坦石油公司计划今年在印度西部拉贾斯坦邦巴尔默的炼油和石化综合设施也将开始商业运营,该综合设施可年产82万吨乙烯和40万吨丙烯。
值得一提的是,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印度也特别关注环境责任。巴拉克里希南强调,印度石化行业正在积极拥抱循环经济,尤其是在聚合物领域。例如,印度如今已能将90%以上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回收制成高附加值物品,在解决全球材料浪费危机的同时,也为再利用和回收创造了巨大机会。
携手开拓新局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亚洲石化行业深刻认识到,地区间合作与创新是破局的关键所在。韩国化学工业协会主席辛学喆将当前石化市场形容为“以全球供应过剩、需求疲软和全面贸易冲突为标志的史无前例的危机”,并强调在全球贸易秩序日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地区间更紧密的团结与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键,这是确保行业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马来西亚石化协会会长巴林·阿斯马维也表示,在应对从气候变化到经济波动等全球挑战时,石化行业应站在提供平衡增长、可持续性和社会进步解决方案的最前沿。马来西亚石化行业正依据《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和《2030年新工业总体规划》开展各项举措,在碳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绿氢、生物基原料利用等领域加大投资,并在生产和化学回收中加快采用可再生能源。同时,阿斯马维强调合作的不可或缺性,提议亚洲石化工业会议成员国联合应对贸易政策挑战,通过区域合作争取更好的谈判协议。
新加坡化学工业理事会会长亨利·内贾德介绍,新加坡正在依据《新加坡绿色计划2030》和2050年实现国家净零排放的目标,积极推进石化行业转型,将裕廊岛发展成为可持续能源和化学品园区,专注于可持续产品、可持续生产和碳捕获与利用(CCU)。同时,内贾德强调了通过东盟监管合作平台等举措开展区域合作的重要性,这种合作有助于解决非关税壁垒,创造有利的商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