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无机硅化物生产大国,生产能力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十四五”期间,按照行业“固本强基,优化布局,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绿色智能制造战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国内无机硅化物行业得到充足的发展,产能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等稳步提升。
“十五五”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无机硅化物行业作为关键性功能材料、精细化工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技术升级、绿色转型和市场扩张的重要窗口期,同时也面临环保约束、国际竞争等重大挑战。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行业要做好三个转变,即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模式转变和竞争方式转变。首先,产品结构要从以通用型产品为主,向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跃升转变,并以创新为驱动力,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其次,在发展模式上,要从以新项目建设为主,转向以存量提质升级为着力点,加速绿色化、安全化、数字化转型。再次,在市场竞争方式上,要从国内“内卷式”竞争,向以提升比较优势为核心、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扩大产业链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式竞争转变。
“十五五”时期,全行业要锚定世界一流目标,蓄势发力、勇破难题,严守安全绿色底线,把握机遇、创造条件,重点要围绕以下五方面,推进无机硅化物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我国由无机盐大国向强国迈进。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无机硅化物行业以“双碳”目标为引领,近年来在发展绿色生产工艺、降低物耗能耗、“三废”排放特别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如硅酸钠窑炉富氧纯氧燃烧、以生物质灰分为硅基代替石英砂生产硅酸钠至沉淀法白炭黑等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已实现工业化。尤其近两年碳化法技术进展迅速,引领产业升级,但目前距离产出合格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还有一定差距。行业要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循环经济、生命科学、数字化转型等前沿领域,持续研发新技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探索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柔性生产模式,满足定制化差异化需求;搭建科技成果发布和产业技术需求对接服务平台,强化技术诊断、服务咨询,促进技术交流,推动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新材料中试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企业组建上下游联合体,开展协同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加快国产材料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建立碳排放标准体系和碳足迹管理体系。
二是提升先进制造能力。人工智能赋能化学工业技术革新,是今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人工智能能够推动解决新工艺开发、现有工艺优化等工艺技术革新问题,实现对复杂化工系统的可计算化,在化工行业工艺革新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落地应用,要支持高质量行业数据体系建设,完善数据管理标准体系,打造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支撑全行业共性需求的行业大模型,面向核心生产环节,培育一批典型产品模型,全力赋能行业转型升级。
三是提升产品高效供给能力。要加快技术自主可控和生产储备能力建设,对产能进行投放节奏控制,把行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长板产业。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企业由产品生产商向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
四是提升集约高效发展能力。支持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产业链,通过并购重组等形式,整合上下游相关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提升产品价值引领能力、品牌综合影响力。加快培育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以及独角兽企业,创造条件培育发展专业型、特色型制造业产业集群。
五是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近年来,无机硅行业龙头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敢为人先、稳扎稳打,成功在东南亚立足发展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为行业“走出去”树立了典型标杆、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国内政策红利虽为行业提供支撑,但市场结构性矛盾仍在。企业需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东盟、中东等市场;同时要在工艺技术、先进装备、高端产品等领域加强国际合作,加速产品高端化与低碳化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原副司长、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首席专家 袁隆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