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新材料仍是我国化学工业的最大短板,有的已成为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在日前举行的中部(郑州)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化工新材料专委会秘书长卜新平针对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有机氟硅材料、聚氨酯材料、高性能橡胶、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锂电池材料这9类新材料给出发展方向和重点。
卜新平指出,对于高端聚烯烃,应突破催化剂和关键配套原料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己烯-1/辛烯-1等高碳α烯烃共聚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提升规模和自给率。着重发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锂电和纤维用)、聚丁烯-1等特种聚烯烃,使其质量稳定性和关键参数接近进口产品水平。加大投入,推动POE弹性体、EVOH等目前尚处空白的产品实现工业化突破,打破国外垄断。
对于工程塑料,建议采用自主开发或引进技术适度建设聚碳酸酯项目,提高聚甲醛、PBT、PMMA等产品质量,扩大聚苯硫醚等特种工程塑料生产规模,推动PEEN、PAR、PEN等空白特种工程塑料产业化。加强塑料改性、合金技术开发,提高产品对细分市场的适用性和性价比,特别是加强汽车改性塑料开发,满足汽车轻量化、节能环保需求。
在有机氟硅材料方面,要强化高端产品攻关与结构升级,聚焦特种含氟聚合物、功能性共聚单体和高端氟树脂/橡胶的研发,加速PFOA替代技术突破,推动产品向新能源、半导体、生命科学等高附加值领域渗透。
对于聚氨酯材料,应重视PO—聚醚多元醇一体化建设,推动聚醚多元醇生产技术创新,加快管式反应器和微通道反应器的应用推广,实现连续化生产;开发CO2基多元醇及环保型助剂;开发聚氨酯复合材料及成型设备、工艺;加快光学级聚氨酯树脂、半导体CMP抛光垫、特种聚氨酯弹性体以及高端医疗器械用聚氨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对于高性能橡胶,建议提升传统大宗胶种质量,发展溶聚丁苯橡胶和稀土顺丁橡胶;重点发展溴化丁基、氢化丁腈、羧基丁苯、羧基丁腈、氟橡胶等特殊性能橡胶;加快发展氢化苯乙烯类、聚氨酯类、聚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等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共混复合弹性体;提高异戊橡胶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对天然橡胶的替代;探索不同橡胶品种的共交联技术,通过发展复合橡胶提高橡胶材料的性价比。
对于高性能纤维,建议重点发展高强、高模碳纤维、对位芳纶、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PBO)等高端产品;完善碳纤维、对位芳纶千吨级规模系统工艺,实现通用级产品的稳定化生产;进一步建设经济规模装置,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拉伸强度大于5500MPa的碳纤维产品量产。
对于高性能膜材料,发展水处理用高通量纳滤膜、高性能反渗透膜以及污水治理和海水淡化用特种膜;太阳能电池用PVDF背板膜和EVA封装胶膜等;锂电池隔膜重点发展特殊材料(如芳纶)涂覆的锂电池隔膜,逐步调整锂电池隔膜的供给侧结构;离子膜烧碱等电解工艺用强离子性、低电阻值全氟离子交换膜。
对于电子化学品,重点突破新型显示用光刻胶、深紫外248nm光刻胶、深紫外193nm光刻胶、极紫外光刻胶和电子束光刻胶;660nm和780nm高光敏性有机光导材料;导热硅脂灌封胶;石墨烯散热膜;新型显示用聚酰亚胺基板及封装材料等。此外,优化提升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的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pb级及ppt级高纯试剂、5N级及以上级别高纯金属和电子气体,以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ED、IGBT等封装材料和基板等。
对于新能源用锂电池材料,应加快新一代动力锂电池配套的高性能电子化学品的规模化,包括高比能量高电压正极材料,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掺杂涂覆及新型锂电隔膜,高电压、宽温型、阻燃、长循环型电解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