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能急增,截至2024年底,国内己二胺总产能已达到126.5万吨,未来还将新增产能258万吨(详见表1),新增产能主要是作为尼龙66的配套。此外,万华化学也有18万吨己二胺,主要用于生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
近日,上海洁达尼龙一体化项目12万吨/年己二胺装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该项目产能规模为12万吨/年己二胺、12万吨/年尼龙66以及尼龙610/612树脂切片、5万吨/年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改性树脂切片。项目的己二胺装置采用经优化升级的低压法己二腈加氢工艺技术。
6月12日,巴斯夫正式宣布其位于法国沙兰佩的世界级己二胺工厂成功投产,将其己二胺年产能提高到26万吨。该工厂是巴斯夫在欧洲战略布局PA66业务的关键环节。今年5月底巴斯夫还收购了道默化学在Alsachimie合资企业中49%的股份,Alsachimie主要生产KA油、己二酸和己二酸己二胺(AH盐)等聚酰胺核心前体。此外,巴斯夫位于德国弗莱堡的PA66产能扩建工程也已进入最后阶段,随着该工厂扩建完成,巴斯夫在欧洲的聚酰胺版图将完全成型。
近年来,受汽车、纺织和塑料行业的不断扩张影响,全球己二胺市场经历了显著增长。尤其在汽车领域,尼龙66在汽车轻量化(新能源车电池组件)、电子电器、航空等领域的应用快速增长,促使中国的己二胺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己二胺产能激增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国内己二胺总产能已达到126.5万吨,未来还将新增产能258万吨(详见表1),新增产能主要是作为尼龙66的配套。此外,万华化学也有18万吨己二胺,主要用于生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
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己二胺市场规模大约为83.15亿美元,预计2031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120.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0%。未来几年己二胺产能仍呈快速增长态势。
表 1 未来国内己二胺投产计划统计表 万吨/年
全球产业在重构
目前全球尼龙产业链正在重构,一定程度也在影响己二胺产业格局。由于竞争、成本、环保等因素,海外巨头近些年一直在调整尼龙相关业务。
此前,6月17日奥升德功能材料公司宣布,决定有序关闭位于中国连云港市的己二胺生产工厂。奥升德连云港己二胺及尼龙化工一体化生产基地于去年10月刚开业。该基地是奥升德在美国以外进行的最大投资,也是其迄今最大的一项投资,项目总投资约42亿元,其中一期投资约12.9亿元,主要建设年产20万吨的己二胺基地,于2022年开工建设,2024年9月项目全面验收。
2月,尼龙巨头兰蒂奇集团出售了其特种化学品和高性能聚合物业务给 美国私募股权基金Lone Star。
1月,日本宇部株式会社宣布其日本化工厂的己内酰胺(剩余的关键生产线)和尼龙聚合物的生产将在2026财年末(2027年3月)停止。宇部的泰国工厂,宇部兴产(亚洲)化工公司(UCHA),也将到2026财年末(2027年3月),停止环己酮、己内酰胺和硫酸铵的生产,同时关闭两条尼龙聚合物生产线中一条。
2025年开年以来,多家知名化工巨头相继宣布关停措施,显示出市场环境的日趋严峻,而中国企业却在疯狂扩产。这是否意味着,在尼龙相关领域,中国化工企业正从“跟跑者” 逐步转变为“规则制定者”。
己二胺生产技术与工艺
1.己二腈法
在己二胺的众多合成路线中,目前大规模生产己二胺的方法都是己二腈法。其反应机理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以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己二腈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己二胺,分为高压法与低压法两种。美国杜邦公司采用高压法工艺;其他的生产工艺路线多采用低压法。国内河南神马采用的是日本旭化成的低压法工艺。
2.己二醇法
该方法可用KA油的副产物作为原料生产己二醇,但工序多且副产物数量较多难以得到较高纯度的己二胺。目前,已经基本不采用此法生产己二胺。
3.己内酰胺法
己内酰胺法主要采用尼龙-6的次品作为原料,己内酰胺在磷酸盐催化剂存在下与氨进行气相反应生成6-氨基已腈,然后,6-氨基已腈在350℃催化加氢生成己二胺,此反应己二胺的收率高达100%。目前,国内外因开工投产率低、且项目规模较小等原因,该工艺生产己二胺工艺已不会广泛推广。
4.己二酸法
己二酸法是将己二酸与氨经胺化、脱水生成己二腈,己二腈再通过加氢得到己二胺。己二酸法可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该法技术比较成熟,但由于成本高、工序长、对资源利用不合理,其工艺技术发展受限,目前已基本被淘汰。
5.丁二烯法
1,3-丁二烯与氢氰酸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经过液相催化反应生成戊烯腈再催化加氢生成目标物已二胺产品。此方法是在1,3-丁二烯制备己二腈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方法。目前,全球范围内此种方法使用率较高。
近年来,我国出台各类政策鼓励攻克技术难题,国内自主研发攻关己二胺的生产工艺越来越多,主要有:
01 | 已二醛氨化催化加氢制备己二胺
在镍系加氢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在压力釜加入稀释溶剂、氨气、氢气,使1,6-己二醛催化加氢制备己二胺。该方法原料安全、来源充足、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但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有待进一步研究。
02 | 丁二烯经己二醛合成己二胺
丁二烯与价廉易得的氢气、一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双醛化反应生成1,6-己二醛,然后,1,6-己二醛通过进一步与伯胺发生缩合反应,脱水后生成双希夫碱,进一步氨化、氢化还原获得己二胺产品。
该法避开了己二腈中间体和剧毒性原料,因其经济性和环保性而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双醛化的选择性低,该法的应用受到限制。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该法可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方法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