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艾科森环境技术消息,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就《欧盟危险化学品进出口法规》进行修订,该修订基于近期欧盟REACH、PoPs、CLP、BPR等法规的修订,从而在进出口化学品环节对此类相关物质进行修订。公众咨询期为7月14日到8月11日止(布鲁塞尔时间午夜)。
一、法规主要内容概览
本次为欧盟委员会拟发布的对《欧盟危险化学品进出口法规》(Regulation (EU) No 649/2012)的最新修订草案,主要基于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和鹿特丹公约(PIC)的最新决定,以及欧盟自身法规更新(如REACH、植保产品法规、杀生物剂法规)。
1. 涉及物质范围显著扩展
新增/更新列入Annex I(需通报)与Annex V(禁止出口)清单的物质包括但不限于:
UV类受限添加剂:UV-328、UV-327、UV-320、UV-350 等;
阻燃剂/塑化剂:DEHP、DBP、MOCA、DOTE/MOTE 等;
重金属化合物:三氧化二砷、铬酸钾/钠/铵、铬酸酐等;
农药/生物杀灭剂:Carbendazim、Metribuzin、Dodemorph、Dechlorane Plus 等;
其他:PHMB(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Trichloroethylene(全氯乙烯)等
2. 对UV-328、Dechlorane Plus等设定出口限制豁免条件
仅在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时允许出口:
属于POPs法规Annex I中规定的特定用途豁免情形;
含量低于限值(如UV-328为1 mg/kg)
3. 强调法规依据
修订依托以下法规框架:
《REACH法规》(EC) No 1907/2006
《CLP分类法规》(EC) No 1272/2008
《生物杀灭剂法规》(EU) No 528/2012
《植物保护产品法规》(EC) No 1107/2009
斯德哥尔摩和鹿特丹公约
二、对中国企业出口欧盟的影响分析
? 1. 对化工、塑料、涂料和橡胶制品出口企业
如果产品中含有UV-328/320/327/350 等光稳定剂,将面临出口通报、限制使用、或彻底禁用(具体参照REACH、PoPs等法规限制条件)。
若用于汽车内饰件、消费电子外壳、涂层、塑胶膜等,将需要产品重配方或替代。
? 2. 对电子电气产品及其供应链(E&E行业)
如使用MOCA、DEHP、DOTE/MOTE 等高关注物质(SVHC),则需应对REACH授权或出口通报、客户质控要求提升。
相关产品如塑胶外壳、电线电缆、连接器、粘接剂等将受影响。
? 3. 对农药/杀虫剂出口商
某些已被禁止使用或撤回登记的农药(如Carbendazim、Metribuzin、Pyridalyl等)将纳入PIC强制通报制度。
含这些成分的产品出口前必须获得目标国事先知情同意(PIC),流程复杂、合规成本上升。
? 4. 对汽车、包装和建材等应用行业
多种铬化合物和致癌、致畸、致突变(CMR)物质,如铬酸盐、煤焦沥青等将被进一步限制,涉及油漆、电镀件、防腐涂层等。
三、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建议
策略类型 | 建议内容 |
产品筛查 | 建立物质数据库,对照新增物质清单进行筛查,检查是否含有 UV-328、Dechlorane Plus、MOCA、铬酸盐等物质。 |
替代技术/配方 | 对于高关注化学品(SVHC),开展配方替代研发,优先选择非SVHC的原材料,避免未来进入授权程序。 |
客户沟通与责任界定 | 明确与客户/品牌方的化学品责任分工,建立化学品信息流通与合规机制,避免退货、封关、声誉损害。 |
出口前通报机制建设 | 对涉及 PIC 通报要求的产品,提前准备欧盟进口商合作及通报系统;必要时委托第三方(如艾科森)开展代为通报服务。 |
关注法规动态 | 该草案预计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建议企业提前半年完成整改准备。 |
四、小结
本次法规修订显示欧盟对化学品出口管控持续加强,尤其对环境持久污染物(POPs)和高危工业化学品(CMR类)实施更全面限制(请参照欧盟REACH、BPR等法规更新限制条件)。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需尽早识别产品风险物质,升级材料合规管理能力,以减少通报/禁止风险并保障业务持续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