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晚,农业农村部以第925号公告的形式,对农药标签管理做出重大修订,并宣布自202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标签内容更新,而是通过对标签这一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最直接的沟通媒介进行重新设计,从根本上重塑了农药行业的责任链条与品牌管理逻辑。对于所有农药生产企业而言,理解并适应这场“标签革命”,是其在监管新时代生存发展的必修课。
01 匿名采购的终结:原药追溯成为责任链条
新规第一条明确要求:“农药制剂产品应当标注所用原药(母药)的登记证号和生产企业名称”,并规定“由该制剂产品登记证持有人对真实性负责”。这一条款看似简单,实则影响深远。
从表面看,它要求制剂生产商在每一批次的产品上,都能清晰地追溯其核心原料——原药的来源。但其更深层次的逻辑在于,它在制剂企业和原药企业之间建立了一条不可分割的“责任共同体”。过去,一旦制剂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生产商往往可以将其归咎于模糊的“原料问题”,责任边界不清。而现在,责任变得具体且公开。任何一批不合格的制剂产品,都会直接将其所使用的原药供应商的名称和登记证号公之于众,反之亦然。
这种强制性的品质绑定,将彻底改变制剂企业的采购策略。过去那种在现货市场上寻求最低价、匿名化采购的模式将带来不可接受的法律和声誉风险。理性的企业主将只有两种选择:其一,通过向上游延伸,实现原药的自主生产,从而将质量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即垂直整合;其二,放弃机会主义采购,与少数几家质量稳定、信誉卓著的原药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无疑会将供应链管理从一个传统的成本控制部门,提升到企业核心的战略风险管理层面,这与国家层面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投入品监管的政策导向完全一致。
02 “一证一品”的强制令:在统一大市场中锻造品牌资产
公告第二条规定,“同一登记证号的农药产品应当标注同样的商标”。官方解读明确指出,此举是为了解决实践中“同一登记证号”的农药产品在市场销售时标注不同商标,让农民误认为是不同农药产品,造成农民“选药难、重复用药”等问题,以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要求。
这一规定直接打击了行业内一种普遍但混乱的营销策略。许多企业利用一个登记证,衍生出数十个甚至上百个不同的“品牌”或“商品名”,以适应不同的经销商渠道、价格体系或区域市场。这种做法不仅稀释了企业自身的核心品牌价值,也为质量追溯和市场监管制造了巨大障碍。
新规强制企业必须做出战略抉择:将所有资源聚焦于打造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强大的核心品牌。这极大地抬高了品牌管理的风险和回报。未来,任何一个区域市场出现的产品质量事故或负面舆情,都将迅速传导至全国,损害整个品牌的声誉。这反过来会倒逼企业在质量控制、售后服务、品牌建设上投入更多资源。这一变革有力地支持了《“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中型生产企业”“推进农药企业集团化、品牌化”的目标,旨在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药行业长期以来“多、小、散”的落后格局。
03 结语:新标签下的“危”与“机”
“标签革命”将深刻影响两类企业的命运。一类是“低价低规组装厂”,它们完全依赖价格竞争,从市场上采购最便宜的原药进行简单混合分装,缺乏严格的品控体系。新的责任追溯制度使其面临的法律和市场风险飙升至不可承受的水平。另一类是“分散营销投机者”,它们手握一张登记证,却在全国各地孵化出无数个区域性“小品牌”。“一证一品”的规定,将迫使其进行痛苦而昂贵的品牌整合,其原有的商业模式被彻底瓦解。
与此同时,那些“垂直一体化巨头”和拥有强大品牌资产的企业将迎来重大利好。它们对供应链和产品质量拥有更强的控制权,能够将新规的责任要求转化为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品牌信誉,从而在市场洗牌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