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重塑,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作为支撑航空航天、新能源、国防军工等国家战略领域的“工业骨骼”,其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水平直接关乎国家战略安全与产业链韧性,因此,实现高端碳纤维材料的自主可控,不仅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更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基石。在肩负着打破国外垄断、保障产业链安全的时代重任下,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恒神”)直面核心挑战,以创新为破局之钥,通过系统性改革激活内生动力,在碳纤维自主化之路上砥砺前行,为我国高端制造业突围提供了“硬核”支撑。
一、改革背景:内外承压下的破局之需
江苏恒神作为国内碳纤维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面临严峻的内外挑战:一是创新体系亟待优化:内部机制活力不足,项目管理体系薄弱,制约技术攻关效率;外部协同不畅,产学研合作深度不够,“研发-转化-市场”链条不通,开放式创新平台缺失,难以有效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二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和装备存在瓶颈,导致供给结构失衡,高端产能不足,难以满足国防、大飞机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对高性能材料的迫切需求。
二、改革举措:组合拳出击,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一)革新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激活内生动力
2024年,江苏恒神围绕科技创新管理制度革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进一步规范和强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一方面,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通过制度化月度例会和项目月报,实现科研项目精准把控、动态管理;另一方面,构建项目管理“制度矩阵”,密集出台《科技研发类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科技创新激励与奖励办法》《工时管理办法》等10项核心制度,为科技创新搭建坚实的制度“四梁八柱”,彻底激活研发体系活力。
(二)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夯实竞争根基
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江苏恒神构建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战略,一是前瞻布局高价值专利,针对核心技术与海外竞品薄弱环节,持续加大在国内外市场的专利布局广度与深度;二是动态监测技术竞争态势,组建专业团队实时追踪国际专利趋势与技术热点,为研发方向提供决策支撑;三是加速创新成果专利转化,将关键技术第一时间转化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知识产权,形成“研发-应用-市场”全链条知识产权防护体系。
(三)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汇聚内外资源
江苏恒神全力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以获批的“纺织行业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及镇江市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引擎,辐射三大协同网络。一是打造技术攻坚联合体。联合山东大学突破碳纤维强度转化率瓶颈;携手华中科技大学攻克EH918/HF40C预浸料固化敏感性问题,成功开发出性能更优的EH919/HF40C产品并完成验证;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度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及研究院所),攻克航空航天自动铺放技术;与航天海鹰特材、中航菲舍尔等主机厂共建应用验证通道,加速技术产业化。二是建立平台赋能矩阵。集成已获批的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PAN基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与长三角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先进复合材料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成功获批“纺织行业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公司“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备与成型技术中试平台”入选江苏省制造业中试平台培育库,形成“基础研究-工程开发-产业应用”三级平台体系。三是打造产业联合体。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共建的“江苏省先进无机纤维复合材料创新联合体”成功入选2024年度江苏省创新联合体,旨在推动行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通过设立开放研究课题,吸引顶尖团队,聚焦碳纤维原丝生产、航空预浸料增韧等“卡脖子”技术,驱动产品技术快速迭代,带动产业链协同跃升,形成共生共荣的创新生态。
(四)聚焦重大科研项目,突破技术瓶颈
江苏恒神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支持力度,近四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近亿元,研发强度高达10%,推动科技创新由广泛探索向聚焦重点、深化成果转变,即由“多点开花”转向“修枝壮果”。江苏恒神自2016年起启动T800级干喷湿纺碳纤维研发,通过自主攻关突破了“四大核心技术”:高分子量窄分布聚合技术、高温高浓干喷湿纺技术、碳化高效排焦技术、高效表面处理技术,较传统工艺,产品性能提高30%。持续向更高性能领域攀登,相继开展T1000、T1100级碳纤维及HF55M高强高模碳纤维的研制攻关,其中HF55M高强高模碳纤维建成了国内最大产线,并实现了批量稳定化生产,更好的满足航空航天大规模批量化应用需求。
“T1100”“高强高模”“热塑性预浸料”“航空发动机复材制件”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项目相继在省属企业中取得突破,为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新一代复合材料产品市场开拓做好核心产品及技术支撑与储备,显著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改革成效:创新驱动下的成果显现
一是项目攻坚方面:2023年,由江苏恒神联合科研院所承担的“超高强高模碳纤维(HF55M)工程化关键制备技术”项目,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EH107系列预浸料也于2024年获镇江市新材料推广应用示范项目认定。2024年1月,T1100级碳纤维制备工艺技术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正全面推进市场应用。深度参与国家原子能机构“电子束辐照改性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研究”、科技部“空间大型高收纳比复合材料”专项(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T800级碳纤维项目入选国防科工局产业链攻关项目,核心技术自主化进程加速。二是国家资金支持:榆林建设项目获国家发改委4184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国产大飞机碳纤维技术改造”项目申报超长期国债,“XX用T700S/T800级干喷湿纺碳纤维产能提升”项目已获批国防军工自主可控专项。三是成果转化方面:2024年江苏恒神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6项、省市级项目3项,申请专利34件,授权31件,参与制定碳纤维国家标准4项。2024年累计3项科研项目从工业化试验进入工业化示范,分别为“无人机用EM817B材料验证”项目、“风电拉挤碳板应用推广”项目、“复合材料叶栅结构技术研究”项目。
四、经验与启示
(一)锚定创新驱动战略,引领长远发展
创新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核心引擎。国有企业需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融入企业发展的全链条,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层层推进。以创新为强劲动力,推动企业在产业升级、技术突破、管理革新等方面实现全面跨越,助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国企力量。
(二)深化产学研协同,释放创新合力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搭建开放式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三)紧扣政策导向,实现借势成长
国有企业需深度把握国家战略机遇。精准对接政策资源,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专项资金、产业政策转化为技术攻坚的“助推器”;主动融入国家工程,在服务大飞机、新能源、国防军工等战略需求中锻造核心竞争力。政策借力不仅是发展助力,更是锻造大国重器的战略支点。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江苏恒神的技术攻坚之路既是一部打破垄断、自主创新的突围史,更是我国高端制造业向核心技术高峰攀登的缩影。从实验室里的配方调试到生产线的稳定运行,从专利图纸上的线条勾勒到航空航天装备上的实际应用,每一步突破都凝聚着“啃硬骨头”的韧劲与“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未来,随着创新体系的持续完善、协同生态的不断升级,江苏恒神将继续以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自主化作为使命担当,在关键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为我国高端材料产业筑牢根基,让“工业骨骼”更加强健,为国家战略安全与产业链韧性注入源源不断的“恒神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