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江苏化工网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中石化、中石油,重点布局这些热门赛道
中石化、中石油,重点布局这些热门赛道
  发布日期:2025-08-25

近日、中石化、中石油,纷纷公布公司重点布局的新兴产业方向。整体来看,两家企业以“传统能源”起家,所以第一大目标就是布局新能源(比如氢能),然后根据产业协同和高端布局,都选择了新材料(比如碳纤维),生物技术则是两大巨头共同的选择。具体内容如下。

8月21日,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在主持召开碳达峰碳中和、新兴产业领导小组会议中明确三步走总体部署:“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到2033年,中石油的生产能耗将全部来自绿色能源;2035年,新能源将与传统油气三分天下;2050年,一个“绿色中石油”将全新亮相。

同时,他还强调在巩固发展油气产业链的同时,加快发展“热电氢”“生精材”等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要全力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加强碳资产管理,加快推进CCUS全产业链发展,以长远眼光加力推进地热业务发展,持续深化氢能等重点领域研究。

其中,“热电氢”聚焦能源领域,涵盖地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氢能产业链,这些业务与现有的油气基础设施和能力优势具有高度协同性。“生精材”则包括生物技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等,这些领域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代表着能源行业未来的创新方向。

新材料方面,中石油积极布局包括高端聚烯烃、特种纤维、高性能合成橡胶、特种润滑油等关键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自主茂金属催化剂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突破,以苯为单一原料的尼龙66成套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此外,和中石化一样,中国石油也一直在碳纤维领域发力。今年7月,大庆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成功研发DGF-K纤维的企业,同时其研发的“高强型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顺利通过公司评审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认定该技术工艺成熟,T700级大丝束碳纤维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正在公示计划投资129900万元建设1400吨/年高性能碳纤维装置。

另外一个就是聚烯烃弹性体,中石油在国内首次成功开发出气相法聚烯烃弹性体(POE)生产技术,突破高含量低碳α-烯烃共聚、催化剂体系、热力学平衡重构等多个瓶颈难题,并总投资116.26亿元,在南通建设POE、FDPE、乙丙橡胶等装置。

同日,8月21日,中石化董事长侯启军在2025半年报中表示,中石化将继续巩固成品油销售市场份额,做强做大航煤、 燃料油、充换电业务。壮大新能源产业,积极布局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业务,加快推动多能互补、融合发展,形成油、气、新能源“三 足鼎立”之势。持续提升基本有机原料、三大合成材料技术先进性经济性,瞄准国产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速化工新材料研发,加强新能源电池、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应用等新技术布局。

其中,人工智能方面,中石化将按照形成人工智能基础能力、建成集团统一的数据治理与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构建大模型技术框架,开展基础大模型建设等三步走。近日,中国石化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完成验收,这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基于“超智融合”技术体系打造的国产液冷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同时,公司宣布正式设立中国石化超算中心,依托石勘院和物探院的现有超算资源,建设南北两个超算中心。

新能源电池方面,除了和与宁德时代深入合作共建换电站之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已完成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硅碳负极、电解液的研发;扬子石化开发的特高分子量聚乙烯隔膜专用料国内市占率领先,2024年产销量超3万吨,2025年截至5月底,产销量同比增长40%;北京化工研究院(北化院)成功研发电池软包用流延聚丙烯(CPP)薄膜专用料,已工业化生产3万余平方米;中原石化锂电池隔膜专用催化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扬子石化近日首次成功生产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半导电屏蔽料新产品UE1930TK,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具备该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此外,公司在研发固态电池。

低空经济方面,镇海炼化已具备全系列各种牌号航空汽油生产能力。轻量化材料方面,上海石化目前已具备1500吨/年小丝束碳纤维、6000吨/年大丝束碳纤维生产能力,并在推进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研发应用;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自主开发出智能化设计平台,在推进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成套技术开发;上海院攻克阻燃聚碳酸酯合金耐热性等难题并开发出无卤阻燃PC/ABS合金;扬子石化研究了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湖南石化在PA612、MXD6、耐高温PA10T技术方面已完成小试研究......2024年底,中国石化与杭州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无人机物流业提供起降场地、包裹分拣、能源补给等一站式运营保障服务。

氢能方面,作为中国第一氢能公司,除了建设制氢、储运管道、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等产业之外,中国石化还通过“直投+基金投资”双轮驱动的模式,积极布局氢能全产业链。目前,中国石化资本已经入股海德明能(南京)、舜华新能源、海德利森、重塑能源等企业。2025年,中国石化资本拟发起设立氢能基金,参与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扩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布局。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