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获悉,三井化学、出光兴产、住友化学今天宣布,三家已就整合三井化学与出光兴产共同拥有的聚烯烃(PO)业务公司Prime Polymer Co., Ltd.(下称“PRM公司”)达成谅解备忘录。
目前整合方法的细节以及业务整合的条款和条件尚未确定,但三家公司初步考虑的方式是:住友化学在日本的聚丙烯(PP)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业务转让给PRM公司,并收购相当于PRM 20%股份,最终形成三井52%:出光兴产28%:住友化学:20%的股权架构。
预计整合计划在2026年4月实施,最终PRM公司产品涉及聚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业务,产能为159万吨/年PP,72万吨/年PE,净销售额约3873亿日元(2024年合计,约186.9亿元人民币)。
聚烯烃占日本塑料需求的约50%,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材料和医疗设备等领域,对日本工业至关重要。通过本次重组,将实现每年超过80亿日元的成本优化,加强日本国内PO业务的竞争力,增强与进口产品的竞争力,减少环境影响,更重要的是试图解决国内供应过剩的问题,以及应对由于人口下降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市场缩小而带来的对PO需求减少的问题。
通过强强联手重组互补来增强内外竞争力和“反内卷”,节省成本和降低碳排,真是不错的思路,值得国内借鉴。
此外,PRM公司将依托三大投资方的绿色原料优势,增强高性能和环保产品的能力,加速实现可持续绿色化学品业务,打造“绿色社会中的首选解决方案伙伴”。具体包括:
(1)生物基原料供应: 出光兴产提供生物基石脑油与废塑料热解油;三井与住友则导入进口生物基石脑油与化学回收石脑油。
(2)化学回收与机械回收并行: 通过“Meguri®”等品牌推动塑料闭环循环;开发高附加值再生材料,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3)低碳生产技术:优化裂解装置能效,推动氨燃烧等脱碳技术;与区域多企业合作,降低整体碳足迹。
而在绿色原材料方面,三家公司将共同推动生物基石脑油、化学回收石脑油等绿色原料的应用,PRM公司则负责开发生物基及再生聚烯烃产品,覆盖从汽车、电子到医疗、包装等多个关键领域。
就在9月1日,旭化成、三井化学、三菱化学还共同成立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Setouchi Ethylene LLP,聚焦日本西部地区的两座乙烯生产设施的减碳技术与产能优化研究,并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绿色转型。
同日,9月10日,三井化学发布最新业务战略规划:将通过整合其聚烯烃业务,加速向绿色、高附加值化学公司转型。其中高增长高利润包括医疗、汽车、半导体等相关产业。
新战略的第一步是加强聚烯烃业务,上述与住友化学、出光兴产的合作重组就是其中重要一环。此外,还包括TDI减产、关闭部分基地,考虑下一步NDI扩产、关闭日本国内苯酚业务,出售在中国的苯酚产业等。
然后是“基础与绿色材料业务(B&GM)”板块将通过重组、合作与创新,支持日本工业实现低碳转型。公司计划在2027年左右将B&GM业务分拆,使其成为独立运营的绿色化学实体,更好地应对本土经济安全与碳中和目标。
据悉,B&GM事业部业务涵盖了公司重要的材料生产领域,主要产品线包括石化产品(如乙烯、丙烯、各类聚乙烯、聚丙烯及催化剂)、基础化学品(如苯酚、双酚A、丙酮、精对苯二甲酸、PET树脂、环氧乙烷、乙二醇、氨、尿素、三聚氰胺等)以及聚氨酯原料(如TDI/COSMONATE™、MDI/COSMONATE™、PPG/ACTOCOL™, ECONYKOL™)。
三井化学预计,通过聚烯烃整合与绿色转型,B&GM业务将在2030年实现360亿日元营业利润,ROIC(投入资本回报率)提升至6.5%左右。其中,生物基与循环经济相关产品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公司也强调,虽然2024财年因工厂故障等因素出现亏损,但剔除一次性影响后,该业务已具备100亿日元级别的潜在盈利能力,绿色转型正在逐步见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