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陆续推出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下一阶段行业增长目标,并围绕提升供给能力、扩大有效市场、优化发展生态等方面部署一系列举措。
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此前,《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相继发布。
据悉,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机械、轻工业等其他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也将陆续推出,推动这些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表示,这些重点行业的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工业赋能效果显著,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推动工业质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连续12年居41个工业大类第一;2024年我国汽车销售完成3143.6万辆、同比增长4.5%,为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从政策部署方向来看,相关方案对不同行业提出针对性举措,优供给、扩需求成为重点。
例如,面向电子信息制造业,相关部署明确“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推动手机、个人计算机、家庭网关设备、视听设备、服务器等整机和零部件迭代升级”“强化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提振手机、电脑、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消费”等。在汽车行业着力扩大国内消费、持续提升供给质量方面,提出“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持续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等措施。
面向电力装备行业,在部分领域需求承压的情况下,政策提出新的增长点。在需求侧明确要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风光水一体化基地和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等项目建设,同时,通过专项在新能源、智能电网装备等领域支持一批关键核心产品创新项目,保障装备供给能力,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精准对接。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外部不确定性需加强应对、产业结构性矛盾需妥善化解。相关部署从供给侧技术突破、需求侧市场拓展协同发力,短期聚焦“稳营收、保供给、扩出口”,长期着眼“锻长板、补短板、强韧性”,有利于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以电力装备行业为例,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方案将对发电装备、输配电装备、数转智改等产业赛道和业务释放利好,推动我国发电设备供给结构进一步改善,煤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技术及装备持续领跑全球,形成自主化程度较高的先进核电、气电技术装备水平。同时,促进形成我国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成套装备技术体系,推动规模以上电力装备制造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环节进行深度数智化改造,促进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还在改善产业结构、规范产业竞争秩序上下功夫,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强调“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光伏等领域高质量发展,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指导地方梳理产能情况”。汽车行业明确“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等。
关兵认为,当前我国部分行业面临结构性转型难题,相关方案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剔除非市场因素障碍,推动市场更好发挥“无形的手”作用,实现行业良性发展。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政府、协会、企业共同发力,其中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标准提升和创新保护,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企业应加强创新发展和差异化竞争,从而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