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天津新和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产业链项目(以下简称天津新和成项目)一期在完成“三通一平”的基础上正式启动桩基施工。
天津新和成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总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项目将建设己二腈、己二胺和尼龙等生产装置及配套辅助生产设施,采用新和成自有专利技术,全力打造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关键中间体及高端尼龙新材料产业链,将突破尼龙生产关键中间体的技术壁垒,有利于促进区域尼龙高性能材料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新能源等多个热门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净利润激增63%,三大业务协同发力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2004年在深交所上市,专注于营养品、香精香料、新材料、原料药等功能化学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42.95%。
2025年上半年,新和成以营收111.01亿元、归母净利润36.03亿元的成绩交出亮眼答卷,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63.5%,远超市场预期。这一增长得益于三大核心业务的协同突破:
营养品业务:作为营收支柱(占比64.86%),实现营收72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蛋氨酸产品量价齐升,截至8月27日市场价格达2.26万元/吨,较年初上涨13.6%,成为盈利核心引擎。
香精香料业务:高附加值优势凸显,营收21.05亿元,毛利率高达54.01%,子公司山东新和成药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7.55%,印证高端产品竞争力。
新材料业务:增速最为迅猛,营收10.38亿元,同比激增43.75%,毛利率提升至31.48%,天津尼龙项目的推进成为重要增长极。
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同步优化: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升至45.89%、32.62%,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2.68%,展现出成熟的成本管控能力。
从维生素龙头到“三驾马车”全链扩张
新和成以“化工+生物”双战略构建起多层次业务体系,形成“营养品筑基、香精香料提效、新材料破局”的格局:蛋氨酸领域加速扩张,与中石化镇海炼化合资的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项目已试生产,叠加7万吨/年固体蛋氨酸技改项目,投产后权益产能将达46万吨/年,跃居全球第三。维生素业务虽受巴斯夫复产影响价格回调,但上半年均价仍高于2024年同期,凭借成本优势维持58%的超高净利率。持续推进1.7万吨、8000吨等合成香料项目建设,依托技术壁垒实现54%的毛利率,产品覆盖食品、日化等领域,受益于消费升级需求持续释放。以天津项目为核心突破点,总投资100亿元建设38万平方米生产基地,布局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全产业链,采用自有专利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产品瞄准汽车轻量化、新能源电池外壳等高端场景,与现有业务形成“原料-中间体-终端”协同效应。
己二腈突破 国产化进入深水区
2025年成为新和成新材料战略的关键落地年,其己二腈布局呈现“技术自主化、产能规模化”特征:天津新材料项目于9月18日启动桩基施工,已完成能源、土地等合规审批,标志着从规划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国内高端己二腈产能缺口,预计可满足华北地区30%以上的尼龙66原料需求。
当前国内己二腈自给率不足50%,新和成的技术突破直指两大痛点:一是采用非传统丁二烯路线(具体工艺未披露),规避原料波动风险;二是实现“己二腈-己二胺-尼龙”垂直整合,较单一中间体生产企业成本降低15%~20%。
四大玩家竞逐尼龙新赛道
国内己二腈产业已迈入规模化突破期。得益于天辰齐翔丁二烯法技术落地等突破,产能从2019年的不足40万吨激增至2025年的150万吨,自给率从不足30%提升至50%以上。但产能结构呈现“高端缺口与中低端过剩并存”特征:高端电子级己二腈仍依赖英威达进口(占国内需求的40%),而中低端工业级产能利用率仅65%左右。价格方面,随着国产化推进,己二腈均价从2022年的3.5万元/吨降至2025年的2万元/吨以下,较进口价低40%。
尼龙66产业方面,产能端呈现“爆发式增长”:2024年底国内总产能达127万吨,2025年新增27万吨产能后突破150万吨,在建及拟建项目总产能超873万吨,合计规划产能超1000万吨。产量端则相对温和,2025年预计达6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40%,核心原因是高端产能不足——特种尼龙66长丝、工程塑料切片等高端产品进口依赖度仍达65%,而中低端切片产能过剩导致价格战频发。需求端增速强劲,2025年需求量预计达132万吨,2030年将增至288万吨,年均复合增速17%,汽车轻量化、新能源电池外壳成为核心驱动力。
国内己二腈及尼龙66领域已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各有侧重:
此外,华峰化学依托150万吨己二酸产能,采用己二酸法维持20万吨己二腈产能;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则完成丁二烯法技术升级,预计2025年底恢复量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