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被誉为现代化学工业的“心脏”,在众多化学反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加速作用。贵金属是催化剂的关键组分,其用量关乎化工过程的节能增效。天津大学新能源化工团队创新提出“原子抽提”策略,将在催化中起关键作用的贵金属铂原子全部抽提到表面参与催化反应,利用率逼近100%。相关研究成果9月2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科学》上。
在传统催化反应中,贵金属原子易聚集成较大颗粒,导致大量原子埋藏在颗粒内部,无法参与表面反应,催化效率在低位徘徊。这一问题在丙烯生产的关键工艺,丙烷脱氢中尤为突出。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工品之一,是塑料、橡胶、纤维、医药等领域重要的基础原料,2024年中国丙烯产量占全球总产量三分之一,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丙烷脱氢生产中约有高达三分之二的工艺采用贵金属催化剂,但传统催化剂依赖稀缺贵金属、原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了行业可持续发展。
面对这一挑战,天津大学教授巩金龙带领研究团队经过近十年研究,开创性研发出“原子抽提”技术:通过在颗粒表面构造可选择性吸引贵金属原子的结构单元,将包埋在颗粒内部的贵金属原子逐一吸引到表面。
该策略的灵感来源于化工的“萃取”单元操作,其核心是利用锡原子作为特异性“原子磁铁”。由于原子半径较大,锡原子在铂-铜合金中只能滞留于颗粒表层。凭借其对铂极强的金属吸引力,表层的锡原子能通过定向相互作用,将深藏于颗粒内部的铂原子逐层“抽提”至表面,使其完全暴露并形成均匀的活性位点。
经该策略制备的催化剂,过去需要1吨来完成的任务,如今只需要200斤就可以完成,实现了近乎极致的原子经济性。在丙烷脱氢制丙烯等高温苛刻反应中,该催化剂在铂用量减少90%的前提下,仍表现出优于现行商业催化剂的活性与稳定性。
巩金龙表示:“我们的研究跳出传统‘分散单原子’的思维框架,通过原子级合金设计与界面调控,使贵金属在催化过程中的原子利用率逼近理论极限,为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开拓了新路径。”
据悉,该成果是我国在全球催化科技前沿的重大突破,不仅让中国科研团队在国际催化剂研发领域占据前沿,更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关键支撑,彰显了我国在低碳化工领域的深厚积累。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及浙江工业大学参与了合作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