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美国生物制造企业 Genomatica(简称“Geno”)宣布已与双日株式会社(简称“双日”)建立合作,旨在推进基于 Geno 专有技术的生物质基尼龙6的商业化进程,在工业规模上具备成本竞争力,并直接替代石油基尼龙6。
早在2022年,Geno 和 Aquafil 集团已成功实现100%可再生来源的生物质基尼龙6的生产,并计划继续进行商业化前工厂运营,以进一步评估其生产能力。
据悉,该生物质基尼龙6产品已尝试应用于下游材料开发。此前已与多家品牌合作,包括 lululemon、H&M 和 Vaude。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尼龙6生产与消费国,2024年已经达到约430.88亿元的市场规模与约725万吨的总产能。
随着竞争加剧和下游可持续需求提高,尼龙6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包括:生物基己内酰胺替代石油基产品、以废纤维解聚再生己内酰胺路径。
其中,生物基己内酰胺开发主要是以葡萄糖为原料生物发酵制备。
以Geno为例,据官网显示,其专有技术就是将可再生碳(生物质糖),通过发酵法转化为己内酰胺单体,进一步聚合产生100% 可再生生物质基尼龙6,并可直接替代品传统材料。
主要路径参考:
①原料:葡萄糖 → 通过微生物发酵(如使用代谢工程改造的酵母或细菌)生产赖氨酸。
②化学转化:赖氨酸在催化剂作用下脱羧,生成戊二胺(1,5-戊二胺,一种重要的生物基二元胺)。戊二胺可以通过催化环化等步骤,最终转化为己内酰胺。
除了从葡萄糖到赖氨酸路径,目前,其他科研团队也在寻找更直接的路径,将糖类(如葡萄糖、果糖)或其衍生物(如羟甲基糠醛HMF)一步或几步转化为己内酰胺。
2011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Heeres团队使用5-羟甲基糠醛 (HMF) 转化为己内酰胺,但该方法操作繁琐、依赖贵金属催化剂以及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副产物;
2025年,大连化物所周旭凯研究员团队报道了一种温和条件下实现从生物质丁二酸衍生物高效合成ε-己内酰胺的光/热顺序催化策略。
总体来看,生物基尼龙6开发受限于其单体己内酰胺的可持续生产和低成本规模化,目前相关技术有待突破。同时,尼龙6目前成本上涨且需求疲软,生物基来源的市场应用率有待考究。但从市场长期需求来看,可持续原料替代仍旧是尼龙行业值得关注的布局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