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江苏化工网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未来2600万吨新产能 聚丙烯迎来大考
未来2600万吨新产能 聚丙烯迎来大考
  发布日期:2025-10-23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4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近日在广西钦州产出首批合格产品,实现一次开工成功。这是中国首套可生产全产品组合的聚丙烯装置,产品覆盖均聚、乙烯无规共聚、抗冲共聚和含丁烯(丁烯无规共聚和丁烯乙烯三元共聚)系列,共计200多种产品牌号,可精准匹配市场对差异化、高品质聚丙烯材料的多元需求,能为下游多行业提供优质原料支撑。

在新一轮扩能周期中,聚丙烯经历了产能持续扩张,未来仍有约2600万吨/年新产能投放,行业将迎来大考。包括中国石油在内的大型生产企业纷纷瞄准差异化产品路径,期待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内卷”进入白热化阶段

聚丙烯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液相本体法、气相法和淤浆法。淤浆法作为早期的生产工艺,生产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已被逐渐淘汰。目前主要应用的聚丙烯生产工艺是液相本体法和气相法两大类。液相本体法是丙烯在液相条件下聚合生成聚丙烯,在生产抗冲共聚产品时需组合气相流化床反应器,按反应器类型可分为本体环管反应器和搅拌釜反应器两类,环管反应器的代表是LyondellBasell公司的Spheripol工艺以及中国石化的ST环管工艺,搅拌釜反应器的代表是三井化学的Hypol工艺。气相法是丙烯在气相条件下聚合生成聚丙烯,代表性工艺有Grace公司的Unipol工艺、Ineos公司的Innovene工艺、LyondellBasell公司的Spherizone工艺、Lummus公司的Novolen工艺和JPP公司的Horizone工艺。

据中国化信咨询统计,2024年,我国聚丙烯延续扩能步伐,新增产能537万吨/年,总产能达5136万吨/年,同比增长11.7%。2024年国产聚丙烯供应保持增长,产量达3792万吨,同比增长6.6%;进口量进一步减少至367万吨,同比下降10.8%;出口量大幅增加至241万吨,同比增长83.7%;进口依存度降至3.2%。在国内产能持续扩张的情况下,聚丙烯装置平均开工负荷再创新低,跌至74%。

从产品结构来看,低端产品占比过高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拉丝料作为最基础的聚丙烯品类,2024年产量占比仍高达30%以上,普通均聚注塑料占比也超10%,这些品类因技术门槛低、产能集中,已出现明显的供需失衡。近三年,聚丙烯行业已有累计261万吨/年长期停车。

根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未来国内规划的聚丙烯新增产能仍高达2600万吨/年,供需矛盾将愈演愈烈,内卷进入白热化阶段。在激烈竞争中,产品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或被迫转型的局面,而高端产品的进口依赖仍是行业“痛点”。

差异化聚丙烯瞄准哪些赛道

也正因如此,高端化、差异化成为巨头竞相角逐的赛道。茂金属聚丙烯(mPP)被公认为技术制高点,其产品在冲击强度、透明度和低可萃取物方面表现卓越,是医疗、高端包装等领域的理想材料。高熔指抗冲共聚聚丙烯是另一个热点。汽车轻量化,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聚丙烯材料提出了低VOCs、高抗冲、轻量化的明确需求。这为适用于电池包、内外饰件的改性PP提供了广阔市场。医疗健康领域要求聚丙烯具备高透明、高洁净、耐伽马射线消毒等特性,以实现注射器、输液袋等医用材料的进口替代。

今年以来,多家企业发布差异化聚丙烯新布局:

●2月18日,广州石化使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茂金属催化剂,在聚丙烯装置完成首批茂金属聚丙烯试产工作,这是国产茂金属催化剂首次成功应用于三井工艺聚丙烯装置产出合格产品。茂金属聚丙烯具有分子量分布窄、熔点低、可纺性能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纺丝、无纺布、食品容器等领域。

●4月,天津石化自主研发的聚丙烯挤出吹塑专用料新产品PPR - BT03 顺利完成首次工业化生产。该产品兼具高透明性、耐低温跌落性及优异加工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对卫生性、安全性要求严苛的高端包装领域。

●2025年7月,广东石化5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成功产出高熔纤维料PP - HY0370。该产品具备优异的熔体流动性能、更窄的分子量分布和低气味特性,加工稳定性和环保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0月14日,延长石油集团榆能化公司PP3装置成功产出耐低温高抗冲共聚聚丙烯新产品EP200N。该产品在零下35℃仍保持高韧性,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家电与日用品、工业部件及包装等领域。

●由国家能源集团低碳院、新疆化工联合研发生产的GX2026S聚丙烯新牌号产品在客户工厂实现连续长周期稳定生产地毯丝。该产品拉丝速度达2600米/分钟,具备可高速拉丝和稳定加工的特点,还兼具优异的耐磨性、抗静电性与100%可回收性。

●石家庄炼化成功突破聚丙烯涂覆专用料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累计产量达800吨,并形成年产万吨能力。该专用料具备高熔融指数与强附着力的核心特性,可大幅提升终端产品的防潮防水性能与印刷附着力。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