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31日,2025中国化工园区发展大会在嘉兴召开。“十四五” 期间,全国化工园区较为圆满地实现了既定目标,化工企业入园率已提升至70%左右。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已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数量为729家,优质化工园区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十五五”化工园区应持续成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压舱石”,创新驱动的“策源地”,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战场”。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下称中国石化联)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全国性调研统计,截至2025年8月底,全国已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数量为729家。其中,产值超过千亿元的超大型化工园区22家,产值在500亿~1000亿元的大型园区38家,产值在100亿~500亿元的中型化工园区为182家。
从区域发展格局来看,重点区域的石化产业集聚效应尤为突出。环渤海湾、杭州湾、海西、泛大湾区四大区域的炼油能力占全国比重已达36%,乙烯产能占比55%,芳烃产能占比更高达73%。其中,环杭州湾区域已成功构建起从炼化一体化到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的完整产业链,成为浙江省打造世界级石化集群的“黄金阵地”。
“作为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十五五’时期建设石化强国新征程上,化工园区承担着重要使命,必须把推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重点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为构建现代化石化产业体系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石化联党委书记、会长李云鹏在致辞中表示。
展望“十五五”,李云鹏强调,化工园区要重点在以下3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当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压舱石”。化工园区要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区域发展需求的衔接,坚决治理“内卷”乱象。二是做好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的“策源地”。化工园区要积极构建协同创新体系,联合骨干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研发平台和中试基地,破除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瓶颈。三是当好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园区的平台作用和监管服务职能,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无废园区”。
中国石化联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认为,“十五五”全国化工园区要实现从规范化建设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立足资源禀赋及市场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总体空间布局,打造优质产业集群和化工园区,持续推进“五大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优势化工园区,一批智慧级化工园区,一批绿色化工园区(含低碳零碳园区),一批创新型化工园区和一批高质量发展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国际产业研究室副主任刘佳骏表示,未来五年化工产业可从产业链支撑、新质生产力培育、绿色转型、双循环衔接四大维度,进一步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
据悉,“十五五”期间,浙江将重点推动3方面工作:一是强化“两新”融合锻造集群硬核实力;二是突出绿色低碳绘就集群生态底色;三是深化开放协同激发集群发展动能,聚力打造环杭州湾绿色石化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本次大会由中国石化联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傅向升主持。会议同期还召开了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智慧化工园区、化工园区环境管理、化工园区安全与应急管理、低碳与新能源、化工园区物流与储运、AICM专题会、第十届跨国化工公司与化工园区CEO圆桌会等分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