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
| 文件号 | 制发日期 | 2025-11-03 | |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节约用水条例》,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部署要求,加快以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近日联合发布实施《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工信部联节函〔2025〕234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负责同志就《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水工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强调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2019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2023年,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实施工业水效提升行动,完善工业节水政策标准体系,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装备,优化工业用水结构,工业节水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完善工业节水政策体系,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等文件,构建起工业节水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二是大力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装备,发布了5批534项重大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三是实施重点行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培育了4批197家水效领跑者,促进企业水效对标提效。四是加强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围绕用水过程循环、区域产城融合等典型模式,遴选了32家试点企业园区、58个典型案例,推动企业内部废水梯级利用、循环利用。过去十年里,我们以工业用水总量“零增长”支撑了年均5.7%的工业经济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期下降50%以上。
节水装备是节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基础和支撑。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具体到工业领域,2024年工业用水量为97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用水量的1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4立方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工业还肩负着为农业、居民生活提供节水技术装备和产品的重任。但是,节水装备在技术创新、应用场景适配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节水装备供给能力不足、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的现实情况,我们研究编制了《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节水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提升节水装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问:《实施方案》的编制过程是怎样的?
答:一是组织专题研究。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座谈研讨等形式开展调研,听取部分节水装备生产、用户企业代表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的意见建议,摸清我国节水装备发展现状,梳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供水、用水、循环利用和智慧节水装备情况。
二是开展深入研讨和起草文稿。在前期调查研究基础上,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排水集团等单位围绕非常规水利用、废水循环利用等领域节水装备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开展研讨,起草《实施方案》。文件编制过程中,注重做好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衔接。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考虑到节水装备涉及诸多领域、多个方面,我们征求了相关部委、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相关企业意见,并按照要求完成政策文件相关审查评估。最终发布的《实施方案》是充分汇集各方意见并达成共识的结果。
问:《实施方案》对推动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哪些行动安排和举措?
答:《实施方案》重点关注生产工艺流程中耗水量大的通用设备,围绕推动供水、用水、回用装备发展和数智化转型提出4项重点任务。
一是围绕“供水”,增强供水装备技术创新水平。聚焦净水、非常规水利用、特殊用途水处理装备,重点攻关高精度、大通量、低能耗且抗污染过滤设备以及新型软化设备等,突破多元化制水关键装备瓶颈。
二是围绕“用水”,提高重点用水装备节水效能。聚焦洗涤、循环冷却、凝结水回收利用、高效灌溉装备,重点攻关洗涤水分级处理回用、高效集成式凝结水回收设备等。特别是针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节水需求,因地制宜推广高效制冷散热装备。
三是围绕“回用”,突破废水循环利用装备技术瓶颈。聚焦膜分离、浓水深度处理装备,重点攻关智能化膜分离、分盐与蒸发结晶一体化设备等。
四是推动节水装备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聚焦提升装备智能制造水平、打造智慧化节水应用场景、构建数智化节水管理平台等任务,重点打造人工智能赋能工业节水典型应用场景等。
问:工信部在下一步组织实施《实施方案》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答: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水利部做好《实施方案》宣贯实施,在政策、标准、创新、人才等方面持续加力,加快推动节水装备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政策,支持重点行业节水装备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企业积极采购节水装备。落实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支持先进节水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二是加快完善标准体系。依托节水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健全节水装备标准体系,建立产业链标准化图谱。加快节水装备重点领域急需标准研制,推动节水装备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
三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节水装备攻关,推动中试平台建设。利用多双边合作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支持有关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先进节水技术装备和服务“走出去”。
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家卓越工程师实践基地等平台,开展节水法规、政策、标准、技术等培训。加强节水装备制造等相关学科建设,培养节水学科应用型人才,实现节水装备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