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江苏化工网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最近几年有哪些精细化学品需要重点技术攻关
最近几年有哪些精细化学品需要重点技术攻关
  发布日期:2025-11-20

2025年1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精细化工关键产品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此通知聚焦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移动通讯设备、轨道交通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关键需求领域,围绕中间体原料、重点材料、关键装备等3大类50项技术先进、创新性强、应用价值高的精细化工关键产品,征集遴选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保障下游应用需求,提升精细化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此通知核心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精细化公核心产品的技术攻关力度,加速攻关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也是一次中国市场中精细化工领域技术层面的“大摸底”,有望为中国精细化公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通知中公布的精细化工关键产品任务榜单中,总计有50个,包含了中间体原料重点材料和关键装备。

1、中间体原料:液晶聚合物关键单体(4,4'-联苯二酚)、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等高端聚酰亚胺原料、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用甲基丙烯腈单体、本体法ABS用低顺式橡胶(LCBR)、PBO纤维关键单体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DAR)、PIPD纤维关键单体2,3,5,6-四氨基吡啶(TAP)、环己烷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6XDI)、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CHDI)、萘二异氰酸酯(NDI)、集成电路制程工艺技术保护剂(乙醇胺羟酮、氮唑酸等)、聚烯烃催化剂用955硅胶、948硅胶、ES70硅胶等、5-羟甲基糠醛(HMF)。

2、重点材料:高压电缆屏蔽材料用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EBA)、聚醚酰亚胺(PEI)、高抗撕硅橡胶、液晶聚合物(LCP)、耐高低温氟醚橡胶、氟醚润滑油、辅助成型用未硫化非硅橡胶、环氧聚硫橡胶、乙基硅橡胶、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PIPD)纤维、三聚氰胺纤维、电子气体分离膜、聚芳醚砜电池隔膜、特高压电容膜、民机用涂料、高性能防冰涂料、偏光片粘接与保护用压敏胶、环氧树脂用聚酰胺增韧剂、高性能有机颜料超分散剂、低粘度改性脂环胺固化剂、高强高模碳纤维原丝油剂、碳纤维复材上浆剂、茂金属聚烯烃及聚烯烃弹性体生产的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甲基铝氧烷助催化剂、醋酸丁酸纤维素、乙烯-乙烯醇树脂(EVOH)、高端先进仪器(核磁)用标准试剂、高端先进仪器(质谱)用标准试剂、微量水份测定用卡尔费休试剂。

3、关键装备:氢化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研磨机、特种异氰酸酯(CHDI、NDI等)生产用反应器、特种异氰酸酯(CHDI、NDI等)生产用精馏塔、高性能纤维聚合反应釜、聚砜拉膜设备、高精度自控滴加阀、高精度纳米级研磨机、超净高纯试剂生产用关键纯化设备、分离材料、高纯试剂生产和储运用包装桶/瓶。


表 1  2025年精细化工关键产品创新任务揭榜挂帅任务榜单

精细图.jpg


此次公布的精细化工品中间体原料,12种重要产品的市场基本情况如下:

1、液晶聚合物关键单体4,4'-联苯二酚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4,4'-联苯二酚市场规模约在20万吨,中国4,4'-联苯二酚及衍生物主要企业有四川圣效科技、西安思科赛、济南谷瑞特化工、山东昆达生物、湖南大乘医药化工等,国际企业有美国SIGroup、日本本州化学等。未来该产品主要技术研发方向为新能源领域应用拓展,绿色工艺成主流,2025年有望实现高端产品国产替代。

2、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BPDA市场规模已超过4亿元,年均呈现7%以上速度高速增长。中国工BPDA及衍生物主要生产企业有天津众泰材料、上海固创、成都远大化工、睿福康、彩客化学、万润股份等。未来BPDA发展趋势为高纯度、低成本、绿色化方向发展,电子材料领域占比有望快速提升。

3、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球航空用PMI市场规模已超过7亿元,中国占比最大,未来将呈现8%以上高速增长。中国PMI及衍生物主要生产企业有江苏澳琪、湖南兆恒、浩博新材、中科恒泰、保定美沃、隆华科技等。未来PMI主要发展趋势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低空经济驱动,4D打印等智能应用拓展,这些领域将会土洞PMI出现高速发展。

4、本体法ABS用低顺式橡胶

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产能超过30万吨,主要集中在中石化手中,低顺式橡胶及衍生物主要生产企业有镇海炼化、扬子石化、长鸿高科、广西长科、金发科技等。未来低顺式橡胶发展趋势为纳米复合技术应用,生物基材料研发,产品差异化发展趋势。

5、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

根据不完全统计,该产品全球产值超过400万美元,中国和美国是两大重要消费市场。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及其衍生物主要生产企业有南京化工、常州阳光药业、江苏艾康、杭州创引、重庆睿雅等。未来该产品发展趋势为高性能纤维需求拉动,产能扩张,应用领域拓展,或将在关键领域形成明显替代。

6、2,3,5,6-四氨基吡啶

根据不完全统计,2,3,5,6-四氨基吡啶全球市场规模超过600万美元,过去几年全球保持3%高速增长,目前该产品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较小。中国2,3,5,6-四氨基吡啶及其衍生物主要生产企业有常州阳光药业、杭州枫林、武汉裕清嘉衡、华恩熠新材料等。未来该产品发展趋势为绿色智能生产成方向,以及PIPD纤维带动需求增长。

7、环己烷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MDI)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球HMDI市场规模超过20万吨,中国占比最大。中国HMDI及衍生物主要生产企业为万华化学、美瑞新材料等,国外主要企业有科思创、旭化成等。未来HMDI发展趋势为新能源汽车、光伏封装拉动,以及非光气法生产方式的改进等。

8、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CHDI)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亿元,全球仅有少数几家在生产,代表企业有美瑞新材料、江苏康恒、广州昊毅等且。未来CHDI主要发展趋势集中在高端汽车膜、航天密封件需求激增,国产替代加速。

9、萘二异氰酸酯(NDI)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NDI市场规模仅有5万吨左右,NDI及衍生物代表性企业有万华化学、北京宇极、南通海迪、浙江丽水有邦等企业。未来NDI发展趋势为环保法规趋严,高端聚氨酯材料需求增长,定制化产品发展。

10、乙醇胺羟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球乙醇胺羟酮市场规模超过25亿美元,主要集中在中国世行。乙醇胺羟酮及其衍生物代表性企业有嘉兴金燕、诺力昂、扬子巴斯夫、江苏斯尔邦、湖北仙粼等。未来乙醇胺羟酮发展趋势主要在生物基制备方法,智能化生产工艺,快速驱动生产成本下降。

11、氮唑酸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氮唑酸市场规模有限,代表性企业有江苏七洲、浙江新化、山东海化、河北诚信等。未来氮唑酸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生物制备工艺优化带来成本下降,从而进一步拓宽应用渠道。

12、5-羟甲基糠醛(5-HMF)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球市场规模超过10万吨,中国占比最大。5-HMF及其衍生物代表性企业有糖能科技、贝欧斯、中科国生、瑞赛医药等,未来5-HMF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生物质转化核心,新能源材料前驱体,绿色工艺成主流。

此次公布的精细化工品重点材料,几种重要产品的市场基本情况如下:

1、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EBA)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市场产能超过15万吨,未来呈现10%以上高速增长。中国EBA及衍生物代表性企业有镇海炼化、扬子石化、宁波台塑、上海金山石化、山东玉皇化工等,国际市场代表性企业有埃克森美孚、杜邦、陶氏化学等。未来EBA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与环保包装需求激增,高粘性、耐候型产品加速释放,国产替代率提升,绿色工艺成主流。

2、聚醚酰亚胺(PEI)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PEI市场规模超过5万吨,但进口依存度超过72%,是严重依赖进口的产品。中国PEI及衍生物代表性企业有万华化学、江苏瑞华泰、常州广宇等,国外代表性企业有索尔维、杜邦、三井化学、SABIC等。未来PEI主要发展趋势集中在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医疗领域需求增长,国产高端化突破。

3、高抗撕硅橡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抗撕硅橡胶市场规模超过10万吨,过去几年保持7%以上高速增长。中国高抗撕硅橡胶及衍生物代表性企业有深圳硅普、广州晨光新材、江苏宏达新材、晨化股份、硅宝科技、合盛硅业、新安股份等。未来高抗撕硅橡胶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电子封装、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驱动需求,技术创新提升性能,绿色环保工艺成主流,应用领域持续扩展。

4、液晶聚合物(LCP)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LCP市场规模超过3万吨,总需求规模超过5万吨,过去几年保持高速增长。中国LCP及衍生物代表性企业有金发科技、沃特股份、普利特、宁波聚嘉、塞拉尼斯、无锡住友化学等。未来LCP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5G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电子材料的需求拉动,未来国产替代加速,薄膜级、高耐热牌号技术将获得突破。

5、耐高低温氟醚橡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耐高低温氟醚橡胶市场规模超过3.5万吨,过去几年保持高速增长。中国耐高低温氟醚橡胶及衍生物代表性生产企业有东岳集团、中昊晨光、四川道弘、浙江巨化、氟乐泰科等企业,其中东岳集团是中国最大生产企业。未来耐高低温氟醚橡胶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及航空航天,其中航空航天有望出现大规模爆发。

6、氟醚润滑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氟醚润滑油市场规模接近10万吨,未来有望呈现10%以上快速增长。中国氟醚润滑油及衍生物代表性生产企业有中昊晨光、巨化股份、中化蓝天、科慕、苏威、大金等企业,中昊晨光是中国最大的生产企业。未来氟醚润滑油未来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半导体、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纳米改性技术有望在未来短期内快速提升性能,是主要发展方向。

7、环氧聚硫橡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环氧聚硫橡胶市场规模超过150万吨,大部分依托国内企业生产。中国环氧聚硫橡胶及衍生物代表性企业有山东东岳化工、江苏梅兰化工、浙江巨化、中国昊华、四川科思创等企业。未来环氧聚硫橡胶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高端密封等领域,这些领域需求有望在未来短期内出现爆发,并且绿色替代工艺也将出现。

8、乙基硅橡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乙基硅橡胶市场规模超过10万吨,主要依赖进口资源补充。总过乙基硅橡胶及衍生物代表性企业有新安股份、合盛硅业、江苏宏达新材、安徽艾约塔、浙江信汇、埃肯星火、信越化学等,生产企业规模偏小。未来乙基硅橡胶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5G设备、医疗设备等领域,其中新能源汽车是重要消费增长点,未来耐温性将会提升,有望逐步拓展市场消费领域。

9、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PIPD)纤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PIDI纤维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尚无规模化生产,主要依赖进口资源补充。目前对PIDI纤维进行研究的企业,主要是东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蓝晨光化工院、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未来PIDI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高纯度单体制备与高粘度聚合技术的突破,预计2026年有望实现工业化,该产品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是重要的前沿新材料产品。

10、三聚氰胺纤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三聚氰胺纤维市场规模超过10万吨,全球市场规模超过12亿美元,主要用于高温过滤、阻燃材料等市场。中国三聚氰胺纤维及衍生物代表性企业有中国蓝星、山东圣泉,国家市场代表性企业有巴斯夫、Engineered Fibers Technology、Basofil Fibers等企业。未来三聚氰胺纤维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环保过滤、安全防护领,这些领域预计未来需求将会呈现井喷式增长。

11、聚芳醚砜电池隔膜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聚芳醚砜电池隔膜仍处于小批量生产阶段,大多集中在小试装置生产,生产规模不大,但市场总体量已超过5亿元。中国聚芳醚砜电池隔膜及衍生物代表性生产企业和研发企业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苏州捷力、星源材质、中材科技、沧州明珠等企业,这些企业目前正在积极做研发投入。未来聚芳醚砜电池隔膜主要发展趋势在固态电池领域,主要是高安全性、耐高温特性等,符合固态电池发展需要,预计2026年有望逐渐工业化落地。随着生产技术突破带来的成本降低,聚芳醚砜电池隔膜有望在其他电池领域替代传统聚烯烃隔膜材料,是新能源领域重要新材料产品。

12、乙烯-乙烯醇树脂(EVOH)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EVOH树脂试产规模超过8万吨,但是国产大多为相对低端的产品,高端牌号依旧依赖进口。中国EVOH代表性企业为中石化川潍,也是中国EVOH产业进入最早、研发时间最久的企业,其他企业有浙江众成、浙江鸿基、山东道恩等。国家企业有可乐丽、三菱化学等。未来EVOH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食品包装、汽车油箱等领域,其中食品包装是重要的消费增长点,因为EVOH属于阻隔性最好的塑料,所以在食品包装领域应用广泛。另外,随着国产技术突破,高端牌号国产化落地,预计未来国产产品将大范围应用在中国市场中。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