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政府部门连续发布通知,宣布撤销针对共 21 种化学品、聚合物及金属材料的质量控制令(QCOs)。这一调整涉及化工、纺织、塑料、金属等多个行业,被普遍视为印度在监管政策上的重要转向。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大规模撤销 QCOs,与近期印度标准局(BIS)准备恢复处理来自中国制造商认证申请的动向相呼应。上述举措表明,印度正在逐步向中国企业传递市场开放的积极信号。
一、第一次撤销:14种化学品和聚合物材料
2025 年 11 月 12 日,印度化学品和石化品部(DCPC)宣布撤销 14 种化学品和聚合物材料的 QCOs,涉及乙二醇、聚酯短纤维、PVC 等。
??基础化学品类(2种):
《2021年对苯二甲酸(质量控制)令》(S.O. 5437(E),2021年12月24日)
《2021年乙二醇(质量控制)令》(S.O. 5435(E),2021年12月24日)
??聚酯纤维及纱线类(5种):
《2023年100%聚酯纺纱,灰色和白色纱线(质量控制)令》(S.O. 3195(E),2023年7月17日)
《2022年聚酯工业纱线(IDY)(质量控制)令》(S.O. 1652(E),2022年4月5日)
《2022年聚酯短纤维(PSF)(质量控制)令》(S.O. 1651(E),2022年4月5日)
《2023年聚酯连续长丝全拉伸纱线(FDY)(质量控制)令》(S.O. 3193(E),2023年7月17日)
《2023年聚酯部分取向纱线(POY)(质量控制)令》(S.O. 3194(E),2023年7月17日)
??通用聚合物材料类(7种):
《2022年聚乙烯成型和挤出材料(质量控制)令》(S.O. 1647(E),2022年4月5日)
《2021年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质量控制)令》(S.O. 3927(E),2021年9月13日)
《2024年聚丙烯成型和挤出材料(PP)(质量控制)令》(S.O. 921(E),2024年2月26日)
《2024年聚氯乙烯均聚物(PVC)(质量控制)令》(S.O. 920(E),2024年2月26日)
《2022年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质量控制)令》(S.O. 1643(E),2022年4月5日)
《2021年聚氨酯(PU)(质量控制)令》(S.O. 3931(E),2021年9月13日)
《2021年聚碳酸酯(PC)(质量控制)令》(S.O. 3930(E),2021年9月13日)
二、第二次撤销:7种金属材料
2025 年 11 月 13 日,印度矿业部(Ministry of Mines)宣布撤销 7 种金属材料的 QCOs,涉及铜、铝、镍等。
《2025年精炼锌(质量控制)令》(S.O. 1768(E),2025年4月17日)
《2025年原铅(质量控制)令》(S.O. 1767(E),2025年4月17日)
《2025年精炼镍(质量控制)令》(S.O. 1766(E),2025年4月17日)
《2025年锡锭(质量控制)令》(S.O. 1769(E),2025年4月17日)
《2023年镍(质量控制)令》
《2023年铝及铝合金(质量控制)令》(S.O. 3846(E),2023年8月31日)
《2023年铜(质量控制)令》
三、BIS准备恢复处理中国制造商认证申请
在暂停近五年后,印度标准局(BIS)正着手恢复受理中国制造商的认证申请,范围包括 ISI 标志认证和 CRS 认证。虽然 BIS 官网尚未正式发布通告,但多方信源证实,此项政策已进入推进阶段。
目前,印度工业和国内贸易促进部(DPIIT)已开始收集受影响企业的数据,显示出监管部门推动政策落地的积极姿态。
此举意味着,符合条件的中国消费电子、手机、家电等产品制造商,在满足 BIS 工厂检查与产品标准后,将有望直接申请印度认证。这将显著简化流程,帮助中国企业降低合规成本与时间,提升印度市场准入效率。
四、重要提醒
此次撤销大量 QCOs 旨在简化监管流程、提升工业运行效率。结合 BIS 即将恢复对中国制造商的工厂审查,印度正持续向中国企业释放市场开放的积极信号。
这对于相关化学品、聚合物及金属材料的国内外贸易商与制造商而言,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瑞欧科技建议相关企业:
若产品在撤销清单内:立即核查自身产品是否属于本次撤销的 21 种范围。如确认在内,即可直接出口,无需再进行 BIS 认证。
若产品仍需 BIS 认证:请密切关注 BIS 官网的最新公告,提前备齐认证申请材料,确保产品完全符合印度国家标准(IS标准)。
工厂审查准备:对需要接受 BIS 工厂审查的产品,企业应提早进行内部梳理与现场准备,确保能够顺利通过可能恢复的现场审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