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新材料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并对未来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高技术产业。“十三五”期间,不仅中央制定了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多省市也相继出台其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政策,鼓励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
近日,各省已陆续开始发布其在新材料领域的“十四五”规划,周小刊特根据公开资料梳理了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山西和安徽这8个化工大省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及要点。
山东省
2018年10月26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指出,到2022年,山东省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产业规模保持全国前三,力争位次前移,重点新材料细分行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60%以上,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占20%以上;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主业务收入超过2万亿元。其中,要重点发展以下三个方向:
一是前沿新材料,包括石墨烯、3D打印材料、超高温材料、新兴功能材料等;
二是关键战略材料,包括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一代光电信息材料、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先进功能陶瓷材料等;
三是先进基础材料,包括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纺织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先进钢铁材料等。
详细重点发展方向如下:
1. 前沿新材料
前沿新材料是引领新材料技术发展方向、催生新兴产业的孵化器,是实现我省新材料跨越式发展、抢占制高点的突破口。未来五年,我省要将石墨烯、3D打印材料、超高温材料、新兴功能材料等作为前沿新材料的发展重点,力求实现新的突破。其中,对我省具有一定优势的石墨烯等先进碳材料,要着力提升研发水平,开发中高端产品,加快产业化进程,拓展市场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具有一定基础但发展水平不高的3D打印材料等,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技术和产品水平,提高竞争力;对尚处空白或起步阶段的新兴功能材料、超高温材料等,要盯紧国内外发展趋势,积极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顶尖技术,形成若干高水平、标志性前沿新材料企业和产品,打造新材料产业新亮点、新优势。
●石墨烯
重点发展石墨烯粉体、石墨烯薄膜等规模化制备技术,实现对石墨烯层数、尺寸等关键参数的有效控制,提高石墨烯基础材料的产业规模和产品稳定性;加强石墨烯储能材料、防护涂料、复合材料等开发,促进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防腐涂料、导电油墨、导热散热器件、轮胎、纺织品、高端环境处理材料、石墨烯润滑油等产品中的应用,拉长石墨烯产业链,壮大产业集聚区。
●3D打印材料
重点发展能够引领增材制造技术大规模应用的高速钢、模具钢、不锈钢、高品质钛合金、高温合金、铝合金、铜合金等特种合金球形粉末低成本制备技术,研制3D打印专用光敏树脂、高分子粉末与丝材等高性能专用材料及成型技术,拓展3D打印技术在医学诊断、快速制造、精密铸造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增材制造产业发展。
●超高温材
重点发展超高温非氧化物陶瓷材料,实现硼化物、硅化物、碳化物等新材料的技术突破,占领超高温陶瓷材料领域的制高点。瞄准航空航天领域及高速高密度动力部件制造业,重点发展钛基、镍基等高温合金、高熵合金,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开发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用高温合金叶片,完善高温合金技术体系,打造新的增长点。
●新兴功能材料
重点发展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仿生材料、智能传感材料、超材料、液态金属、新型低温超导及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耐极端环境材料等新兴功能材料,加快高精尖技术引进和产业化,实现智能超导材料产业突破。
2. 关键战略材料
关键战略材料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工业建设的瓶颈。对我省具有优势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要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山东新材料品牌,壮大竞争优势;对有一定基础但技术水平不高、工艺装备滞后的新型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轻合金材料等,要加快突破技术关和市场关,勇于追赶第一方阵;对尚处在起步阶段的先进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钛合金与特种铝合金等,要快速推进由设计、研发、引进到生产、应用的发展进程,缩短差距,突破瓶颈,实现产业化规模应用。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
重点发展高性能低成本碳纤维、高强高模及功能玻璃纤维、芳纶、聚酰亚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氧化铝纤维、氮化硼纤维、玄武岩纤维、碳化硅陶瓷纤维等材料;加快纤维及复合材料的智能、绿色生产制造技术和耐高温热塑性复合材料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拓宽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在工业装备、高压气瓶、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海洋和体育休闲领域的应用。
●生物医用材料
重点发展壳聚糖、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聚砜、医用有机硅等材料,支持临床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围绕矫形外科和植入体,重点开发可承载骨诱导修复材料、可吸收骨固定产品等;围绕口腔种植修复,重点开发高生物相容性的口腔种植修复体;围绕新型心脑血管植介入,重点开发新一代全降解血管支架、人造血管等产品;围绕中枢神经修复与再生,重点开发可促进脊髓、脑神经等中枢神经修复与再生的材料和产品。推动全降解修复生物复合支架、可吸收组织修复材料、医用导管、医用敷料等临床医用产品产业化进程。
●稀土功能材料
重点发展以钕铁硼永磁和新型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为代表的高性能永磁材料、工业脱硝和汽车尾气净化处理等领域用稀土催化材料、非晶合金、新型稀土荧光粉、高性能储氢材料等。开发高纯稀土分离技术,提高产品等级。扩大稀土永磁材料应用领域,提高铈锆复合氧化物储氧能力和使用寿命,加快高性能储氢材料产业化步伐,提高新型稀土荧光粉的性能指标,形成区域优势。
●新一代光电信息材料
重点发展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单晶衬底材料及功率器件、氮化镓晶体、电子信息陶瓷与元器件、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材料、高纯金属及合金溅射靶材、高性能单晶铜键合引线、覆铜板、增材制造用激光晶体、大尺寸金刚石单晶材料、金刚石/铜高导热复合材料、高导热电子封装材料、半导体封装材料、电磁屏蔽膜、大尺寸非线性光学晶体、射线探测用晶体材料、特种光纤预制棒等产品,提升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等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水平。
●新能源材料
重点发展新能源电池用高端正负极及隔膜材料、电解液等,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加大氢燃料电池材料、特种功能氟碳材料、高能量电池用铜箔、高效太阳光谱选择吸收涂层等材料的研发力度,提升磷酸铁锂、三元正极、高能量密度硅碳负极、电池级碳酸锂、纳米碳酸锰、新能源动力电池壳体及铁镍基耐蚀合金等材料产业化水平。
●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
重点发展能源装备用、反应堆压力容器等核电主设备用特种合金材料,石化用耐热耐蚀合金材料,军工及海工装备用高功率密度耐热高强铝合金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用高强高导铝合金、高强高弹铜合金、高性能镁合金、钛合金材料,海工装备用耐腐蚀钛、铜合金等。积极开发海工与核能用特种焊接材料,发展高端装备用高强耐蚀铝合金厚板及蒙皮薄板、超高强高韧铝合金车身板材、导电型材、特种性能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等。研发大型产品特种加工工艺及装备,突破高端特种合金材料纯净化和组织均匀性控制、质量稳定性等技术瓶颈。
●先进功能陶瓷材料
重点发展超薄液晶玻璃基板用陶瓷材料、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及透明陶瓷、碳化硅防弹陶瓷、碳化硅蜂窝陶瓷、高纯氮化硅粉体、高纯氮化铝粉体、特种陶瓷及复合材料、太阳能瓷砖等功能型或复合型陶瓷产品,提高高温烟气和污水处理陶瓷膜材料的制备水平及规模。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突破材料设计、批量制备、制备技术集成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3. 先进基础材料
先进基础材料的技术工艺、生产规模及应用水平是衡量工业基础的重要标志,是我省新材料建成万亿级产业的基础支撑。对我省有发展优势的航空航天铝材、先进化工材料等,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档次和市场拓展能力,保持行业领先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对有一定基础、发展水平不高的聚酯纤维、高性能轨道交通用钢等,实行专项引领和全面扶持,促进发展提升,尽早达到优势产业水平;对尚存短板的轻合金晶种材料、超强功能纤维等,要鼓励企业对标国际、定位高端、敢于投入,发挥后发优势,勇于争先领跑,形成新的增长点。
●先进有色金属材料
重点发展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高强耐热铝合金材料、特种有色晶种材料、新型铝合金复合材料等。开发高强铸造铝合金汽车零部件、高强高导铜合金、耐蚀铜合金管材、高纯压延铜箔等。开发高性能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有色金属粉末冶金材料。开发高性能铸造镁合金及高强韧变形镁合金及制备技术、低成本镁合金及加工技术,推进镁合金在汽车零部件、轨道列车、电子等领域的应用。
●先进纺织材料
重点发展再生聚酯纤维、原液着色纤维、导电纤维、石墨烯改性纤维、阻燃纤维等功能纤维产品。加快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麻浆纤维、聚乳酸纤维,阻燃、高湿模量再生纤维素纤维等可降解、可再生生物质纤维产业化进程。加强调温、导电等功能纤维及其智能纺织品一体化开发。突破绿色制浆及浆纤一体化产业化技术、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专用浆制备及“溶解-纺丝-溶剂回收”的产业化关键技术。
●先进化工材料
重点发展有机氟、有机硅、聚氨酯、高吸水性树脂材料、聚碳酸酯、烯丙基类树脂、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特种工程塑料、特种橡胶、电子化学品及封装材料、高端绿色助剂、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聚烯烃专用料、海工装备用聚脲系列防腐涂料、海水淡化用特种膜等化工新材料,推进产业化进程,形成特色园区。开发高性能润滑油脂、环保型水性涂料、农药中间体等量大面广精细化产品,深入对接下游细分需求市场,不断巩固提升相关领域的领先优势。
●先进钢铁材料
重点发展高性能海工钢、超高强韧汽车用钢、高性能轨道交通用钢、超级铁素体不锈钢、高氮奥氏体不锈钢、超级双相钢、先进装配式建筑用钢等钢铁新材料。提高金属粉末的制粉水平和能力,开发新型粉末冶金零部件制备技术,提高汽车结构件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率,扭转钢材精深加工产业规模不够、竞争力不强的局面。
广东省
2020年9月25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培育前沿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力争到2025年,建立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前沿新材料研发和制造高地,并围绕这一发展目标,制定了“五大重点任务”和“六大重点工程”。
详细“五大重点任务”和“六大重点工程”如下:
一、五大重点任务
1. 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依托优势地市,培育一批区位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明显、政策配套完善、具有品牌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
2.是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推动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创新平台,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技术研究创新全链条,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3. 是突破核心技术。围绕我省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突破一批产业急需的战略性、前瞻性、颠覆性技术,获得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
4. 是完善产业生态。强化关键原材料、高端装备、先进仪器设备等的支撑保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全链条协同攻关,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5.是强化国际交流合作。鼓励“引进来,走出去”,吸引国际知名机构、海外人才来粤发展,支持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展国际交流、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实施海外并购等。
二、六大重点工程
1.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构建全球顶尖综合性材料科学研究基地和创新集群。
2.是制造技术提升工程。围绕核心装备、精密仪器设备以及关键部件、产品等,突破一批前沿新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加强对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和探索,加快前沿和颠覆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3.是产业培育孵化工程。通过产业综合性载体、专业型孵化器、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加速推进重大成果的落地转化,培育发展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
4.是应用示范与推广工程。建立健全我省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应用示范与推广体系以及前沿新材料产品的质量、责任风险保险机制,降低下游用户使用风险,突破“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瓶颈。
5.是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单项冠军”企业。
6.是知识产权与标准体系工程。强化我省前沿新材料的知识产权的储备运营,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新材料技术和标准体系。
江苏省
2020年12月19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其总体要求可概括为: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培育50条重点产业链;做强30条优势产业链;促进10条产业链卓越提升。其中,前沿新材料集群包含先进碳材料、纳米新材料、特钢材料和高温合金材料4条重点产业链,且先进碳材料、纳米新材料、特钢材料3条重点产业链均列入了30条优势产业链,先进碳材料还被列为推动实现卓越提升的10条产业链之一。表1为50条重点产业链目录。
表1 50条重点产业链目录
浙江省
2019年4月4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年产值突破1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53%以上,年均增长112%,产业规模稳居全国前4位,建成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磁性材料、氟硅新材料和光学膜材料等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2021年5月8日,浙江省发改委、经信厅印发《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规模实现倍增,力争突破1.6万亿元,国内第一方阵地位更加稳固,国际影响力明显上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在若干战略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科创高地和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高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科创高地和产业高地。其中,要重点发展以下三个方向:
一是先进基础材料,包括关键基础零部件用钢、高性能工程用钢等先进钢铁材料,高性能铜合金、铝(镁、钛)合金轻量化材料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高端聚烯烃、特种橡胶、可降解塑料等先进石化材料,高端矿物功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绿色建材等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特种纸基材料、生物质材料、高技术纤维等先进轻工和先进纺织材料等。
二是关键战略材料,包括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树脂(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磁性材料、高端合金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人工晶体材料、电子陶瓷等。
三是前沿新材料,包括柔性电子材料、3D打印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石墨烯等纳米材料、液态金属、极端环境材料等。
详细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及重点任务如下:
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规模实现倍增,力争突破1.6万亿元,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在若干战略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科创高地和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高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科创高地和产业高地,成为我省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
二、发展方向
1.先进基础材料
先进基础材料发展以支撑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开展材料升级换代,拓展高端应用领域,不断从中低端产品制造向中高端产品制造、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方向升级。加快数字化、清洁化、先进适用技术应用。
重点领域:关键基础零部件用钢、高性能工程用钢等先进钢铁材料,高性能铜合金、铝(镁、钛)合金轻量化材料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高端聚烯烃、特种橡胶、可降解塑料等先进石化材料,高端矿物功能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绿色建材等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特种纸基材料、生物质材料、高技术纤维等先进轻工和先进纺织材料等。
2.关键战略材料
关键战略材料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保障核心产业安全为主攻方向。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产业链配套,努力实现重点领域短板材料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
重点领域: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树脂(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磁性材料、高端合金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人工晶体材料、电子陶瓷等等。
3.前沿新材料
前沿新材料以构筑未来竞争新优势为主攻方向。面向国际科技前沿,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加强基础研究和知识产权布局,培育一批变革性材料,打造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新产品,支撑未来产业发展。
重点领域:柔性电子材料、3D打印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石墨烯等纳米材料、液态金属、极端环境材料等。
三、重点任务
1.发展重点产品
聚力发展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树脂(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磁性材料、高端合金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柔性电子材料等十大重点新材料,突破一批“补短板”产品,提升一批“铸长板”产品,布局一批“谋长远”产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品体系。
2.突破关键技术
强化基础研究,鼓励原始创新,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头动力。实施“尖峰”计划,瞄准新材料国际前沿领域,加快布局一批基础研究重大专项。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全面实施“尖兵”、“领雁”、“领航”计划,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推动更多领域技术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形成一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3.建设创新平台
着力建设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的新材料科技创新策源地,在杭州城西、宁波甬江、G60(浙江段)、温州环大罗山、浙中等科创大走廊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战略支点。布局建设甬江实验室等以新材料为主攻方向的省实验室,争取材料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我省,推动省新材料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引育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新建一批省级和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推动现有创新载体向更高能级载体升级。支持新材料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龙头企业建设新材料大数据与计算平台、新材料工程化中试平台、孵化园、创新联合体、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4.打造核心产业链
围绕十大新材料重点领域,培育发展电子化学品材料、锂电池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磁性材料、氢能与燃料电池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功能膜、5G关键材料、石墨烯、轻合金、烯烃相关材料等12条核心产业链。聚焦薄弱环节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强链补链。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共同打造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融合发展新格局,培育形成一批技术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新星产业群。
5.优化产业布局
引导新材料制造业向省级和国家级高新园区、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及相关科技新城、智造新城、工业园区集聚,发挥宁波、嘉兴、绍兴、金华、衢州、舟山等地产业基础优势,聚焦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电子材料、智能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等细分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建设8大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依托相关地区区位及产业优势,建设一批新材料产业特色小镇。
6.培育骨干企业
聚焦新材料核心产业链和重点优势产业集群,突出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稳定,深入实施“雄鹰行动”“凤凰行动”“雏鹰行动”和“放水养鱼”计划、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
7.推进项目建设
在先进基础材料领域,实施一批数字化、绿色化改造项目和高端、短缺品种规模化扩产项目;在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领域,实施一批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项目;在纳米材料、柔性电子材料、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领域,实施一批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项目。
8.促进规模应用
综合施策,营造良好的新材料应用生态,促进新材料规模化应用。制定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指导目录和应用推广目录,通过应用奖励和保险保费补偿等政策,激活新材料初期市场。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推动新材料生产、应用企业及产业链相关单位,联合组建生产应用平台,建设新材料应用评价设施、应用示范线和新材料数据库,促进新材料产用协同。引导各地在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街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建设中,开放新材料应用场景,积极推动新材料在重大工程和政府采购项目中的应用。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智库、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服务。
5月28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重大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投资82637亿元建设245个重大项目。其中,将在新材料领域投资350亿元建设4个重大项目,重点推进正威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中心、中国巨石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等项目,并围绕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主攻先进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做优做强化工、有色金属、轻纺等传统领域先进基础材料,谋划布局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形成温州、湖州、嘉兴、绍兴、衢州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待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