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是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因其性能卓越、用途多变,被誉为“第五大塑料”。我国聚氨酯工业伴随建党100年的历程逐步发展壮大。而今,从家具、服装,到交通、建筑,再到航空航天、国防建设,无处不在的聚氨酯材料不仅代表了现代化学工业的创新水平,也成为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的重要支撑。
我国聚氨酯工业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代初,从生产聚氨酯原料起步。1958年,大连染料厂率先研制成功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并于1968年建成年产500吨生产装置,为我国聚氨酯工业创造了发展条件。随后,江苏省化工研究所等单位先后研制出聚醚型PU软质泡沫塑料、混炼型PU弹性体(MPU)、聚氨酯涂料、聚氨酯防水材料等产品。1976年,江苏省化工厅组织江苏省化工研究所等单位进行聚氨酯跑道胶的技术攻关,并于1978年开始在国内各种类型体育场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TDI生产技术和装置。1983年,原轻工部在山东烟台投建的年产1万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TDI项目投产。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聚氨酯原料和制品生产技术、装备,国内各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开始开发反应注射成型、高回弹冷熟化泡沫、聚合物多元醇、改性MDI等一系列制品和特种原材料的新技术。黎明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汽车用自结皮方向盘、填充料仪表板、微孔弹性体挡泥板、冷固化高回弹泡沫、吸能抗冲型保险杠模拟件等5种制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聚氨酯作为新型多功能高分子材料,在交通、家电、家具、冶金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的迅速增长也进一步刺激了聚氨酯行业的发展,软质泡沫箱式发泡小企业蓬勃发展,冰箱生产基地的自动浇注硬泡绝热层生产线、夹心板材硬泡浇注生产线、连续法大块软泡生产线、模塑软泡生产线等总数上百条,大型聚氨酯涂料、胶黏剂等生产厂也有10多家。
进入21世纪,经过十几年的攻关研究和经验积累,通过对引进技术装置的消化吸收,我国基本掌握了聚氨酯主要原材料的生产技术。随着我国冰箱、冰柜、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聚氨酯材料的应用迅速崛起,我国聚氨酯工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成为我国化工行业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以烟台万华为代表,我国的聚氨酯生产企业在生产规模、产品种类、技术水平等领域开始全面突破,龙头企业跻身国际舞台,行业形成了跨国化企、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
“十三五”期间,聚氨酯原材料产业通过近20年的消化、吸收和再创造,MDI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居世界领先水平,聚醚多元醇生产技术和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端产品不断涌现,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2019年我国聚氨酯产品消费量约1150万吨(含溶剂),原材料出口逐年增加,是世界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和消费地区,市场进一步成熟,行业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提升期。
目前,中国聚氨酯主要原材料产能均超过全球产能的1/3,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材料和制品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聚氨酯应用领域最全的地区,行业原料和制品生产、消费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中国聚氨酯原料产值600亿元,制品产值3200亿元,生产了全世界95%的冷藏集装箱、70%的玩具、60%的鞋子。
当前,聚氨酯工业迈入了以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新阶段。目前我国建材、氨纶、合成革和汽车等聚氨酯下游产品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国家正在大力推广水性涂料、实施建筑节能新政策、发展新能源汽车,也为聚氨酯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将推动建筑节能和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为聚氨酯保温材料、涂料、复合材料、胶黏剂、弹性体等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4月,中国宣布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氢氟碳化物(HFCs)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HFCs生产、使用国,其中HFCs发泡剂在聚氨酯泡沫行业广泛使用,削减工作存在挑战。目前补天新材料、绍兴华创、江苏美思德等公司针对聚氨酯行业发泡剂ODS替代任务,加大了新型发泡剂及与之相配合的匀泡剂、催化剂等助剂的研发升级,为改善大气环境贡献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