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1第二届石油化工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技术交流大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在石化行业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行业安全生产指明路径。
与会专家表示,当前,传统安全风险管控手段已经难以适应我国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的新要求。要借助“工业互联网+危化品安全生产”,实现对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要素的智能化管理,从根本上提升和保障行业本质安全。
提供安全生产新途径
近年来,危险化学品领域事故时有发生,暴露了传统安全风险管控手段的不足,并且难以适应新发展阶段对危险化学品风险防控提出的更高要求。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事故隐患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手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峰会上指出,石化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做到安环指标的实时监控与溯源调控,确保工业生产更安全更环保。只有通过“工业互联网+危化品安全生产”实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控、全要素网络化系统以及行业安全智能化管理,才能实现石化行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生产,提升行业本质安全,从根本上消除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将风险控制的重点转移到风险源头。
“工业互联网将赋能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创新,促进企业集约化。同时,工业互联网带来的高效配置能够在消除风险、降低企业社会安全成本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中国安全生产科学院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中心专家席健举例说,“在设备的完整性管理和预测性维护上,借助数字化手段变设备响应性维修为预测性维修,实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监测,那么既可避免因设备失效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又可节约设备的运维成本。”
助力全生命周期管理
当前,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成为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能力的重要选择。
2016年起,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革命性信息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石化行业开始通过神经网络的拟合来解决石化安全生产的问题。据中国化工集团大数据首席专家冯恩波介绍,化工生产过程中变量复杂,数据繁多,以数学模型驱动的传统自动化手段仅能处理10%~15%的数据量,而以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可处理85%~90%的数据,还可对海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降维处理、可视化处理。
“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一网通管要经历3个阶段。”华东理工大学自动化系副研究员王冰说,“首先是数据与人的经验、知识进行融合,然后是机器对过程危害的分析和事故发展规律的认知,最后通过人机交互的学习方式,实现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辅助决策。”
“位置物联网是打造数字化系统、建设危化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之一。该技术通过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布设室内外一体化系统,获取该区域内所有人、车、物、环境事件的实时位置和状态,围绕着位置的定位与应用,打造一套定位物联网设备管理和算法管理的体系。”苏州真趣工业互联网事业部高级产品总监阚维维表示,位置物联网的应用主要有现场感知与通讯、自动化监管和指挥、现场追溯和还原3方面,通过位置与通讯互联互通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业务进行结合,最终实现规范化、自动化、预测化和无人化监管的目标。
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张晨分享了赛科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安全生产的经验。据介绍,赛科已经通过视频监控+AI算法的结合,实现了多场景实时视频监控、人员行为识别、危化品管控报警和应急处理等功能。
构建安全开放新生态
今年4月,应急管理部下发《“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方案》并提出,要通过3年试点建设,构建“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的初步框架。据悉,目前已有73家企业被确定为试点企业,其中将近60家企业已经形成了“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的初步方案。
相关专家表示,目前“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企业的评估和考核机制正在制定当中,相关标准规范体系也正在建设当中。未来或将建设覆盖大量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的大型综合试点,构建政企充分对接、经验共享的开放生态。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如何保障企业公共系统安全也成为了会议热议话题之一。山东云天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工控安全产线总经理王绍密在会上介绍了该公司研发的基于工业互联网场景的挂图防控运营体系。他表示,未来工控安全建设将向信息安全、业务安全两个维度发展,进而实现工控安全可管、可控、可见,持续保障石化行业生产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