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化工园区登录 专业委员会登录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Hi,欢迎来到江苏化工网 联系我们

江苏化工网 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下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将面临这些挑战
下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将面临这些挑战
  发布日期:2021-08-12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公布了上半年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收入同比增长32.9%;利润率为9.15%,比“十三五”最高年份的6.77%还高出2.38个百分点;无论是国际公司、在华跨国企业,还是国内骨干企业,效益情况都大大超出预期。

但是,业内人士更关注的是,下半年全行业经济走向如何?存在哪些风险?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上半年风光无限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上半年石油和化工产业业绩相当亮眼。

一是主要产品生产稳定、产量同比增幅较大

原油产量为9932.2万吨,同比增长2.4%,自2019年来连续3年正增长;

天然气产量为1044.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9%,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

原油加工量、成品油产量以及烯烃、芳烃产量均大幅增长,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0.7%,成品油产量同比增长10.5%,乙烯产量同比增长26.6%,纯苯产量同比增长8.1%。基础化学品产量齐增,纯碱产量同比增长5.6%,烧碱产量同比增长10.8%,硫酸产量同比增长9.1%,精甲醇产量同比增长7%。主要农用化学品产量增长,合成氨产量同比增长4.7%,尿素产量同比增长2.4%;

农药(折百)产量同比增长13.8%,其中除草剂、杀菌剂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5.5%、11.2%。

合成材料产量同步大幅增长,合成树脂产量同比增长12.3%,其中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3.2%、14.4%、11%,合成橡胶产量同比增长10.8%,合成纤维单体产量同比增长16.8%。

二是主要产品市场消费良好

上半年主要石化产品市场,除了柴油、氮肥、磷肥表观消费量下降外,主要石化产品市场消费量增幅明显。

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6.2%,成品油消费量同比增长11.9%(其中汽油、煤油分别增长21.6%、54.9%,柴油下降4.2%)。

有机无机基础化学品市场增势良好,乙烯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25%,纯苯消费量同比增长10%,纯碱消费量同比增长6.2%,烧碱消费量同比增长10.4%,精甲醇消费量同比增长4.6%。

合成材料市场消费量增幅较大,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2.9%,其中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同比分别增长0.2%、5%、7.4%,合成纤维单体消费量同比增长5.4%。

三是收入利润同步大幅增长

上半年,石化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万亿元,同比增长32.9%,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7.2%;利润总额高达6131亿元,同比增长335.5%,超过去年全年的利润总额;收入利润率为9.15%,比“十三五”最高年份的6.77%还高出了2.38个点;

进出口总额为4010.3亿美元,同比增长31.4%,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1.8%。同时,全行业上半年百元营业收入成本同比下降4.47元、亏损面同比降低5.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71.5%。

存在下滑可能

当谈到下半年时,业内人士都表现出谨慎,普遍认为经济下行风险高。

傅向升表示:“价格与市场的波动是石化行业下半年最担忧的事情。上半年经济运行同比大幅增长,兴奋之余还应当保持冷静。这是因为一方面是去年同期基数低,另一方面是上半年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上半年炼油板块和化工板块产成品库存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炼油板块同比增长13.9%、化工板块同比增长10.7%。

从产成品库存来看,下半年市场消费增速将趋缓或下调。

原油价格涨幅已自5月开始回调。4月布伦特油价同比上涨253.8%,5月涨幅同比回落至139.4%,6月再下滑到82.4%。与此同步的是,主要石化产品价格也出现回调。从4月开始,无机和有机化工品的价格同比环比都下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重点监测的46种无机化学品中,环比上涨的品种占比由3月的78.3%下滑到6月的67.4%;重点监测的87种有机化学品中,环比上涨的品种占比由3月的85.1%下滑到6月的47.1%。同时,下半年随着美国南部因极寒天气停产的多套石化装置陆续恢复正常,全球石化产品供需状况改变,价格也将逐步回归理性。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何海林分析认为,首先是制造业投资回升乏力,上半年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长仅2%。其次是原材料价格高企冲击下游行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钢材、铜、铝和多种化工产品价格同比涨幅均超过40%,6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剪刀差持续扩大。部分中下游企业受上游原材料涨价快、下游产品提价难的两头挤压,生产经营困难加剧,特别是中小企业对成本上升问题反映强烈。最后是资源要素保障约束趋紧,对工业的影响持续显现,特别是南方省份对工业企业采取限电措施,很多省份反映存在供电缺口。此外,制造业用工、资金、物流等要素紧张问题也日趋凸显。

国务院原参事、现特邀研究员陈全生认为,今年经济不确定性大增,尤其是出口转移效应、抗疫物资出口、宅经济的拉动作用会随着疫情的缓解迅速减少或消失,行业应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搞好双循环。

业内人士还认为,由于产品过剩,生产成本高的企业可能因亏损关停装置。未来大宗化工产品价格将围绕成本波动,而不是以供求关系定价。如此局面也令业内担忧。

三大不确定风险

第一,来自国内外疫情防控的风险挑战

疫情防控形势对国内生产、市场和流通等领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国内新冠疫情总体可控,但仍然出现不间断散发情况。

最近,江苏、河南等地出现的疫情突发情况告诉我们,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全社会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当前国内也发现了德尔塔毒株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下半年,尤其是进入4季度后,随着气温降低,更要提高警惕严防疫情反复。

第二,来自中美博弈升级和加剧的风险挑战

今年下半年,面对美国的无端打压和遏制,行业要做好充分的防范和准备。中美对话会议刚刚在天津结束,美方不仅没有释放任何缓和中美关系的积极信号,反而继续施压。面对美国的无理要求,我国首次向美方提出两份清单。随着美国国内经济通胀压力加剧以及国际政治局势变化,中美关系继续恶化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未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将会是大概率事件。

第三,来自经济增速下降的风险挑战

今年下半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增速可能的下降。去年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增速前低后高。今年上半年由于去年基数较低,经济增速普遍较高,下半年随着对应基数的变化,可能出现同比增速较上半年回落的情况,经济增速可能出现与去年相反的前高后低走势。

不少经济研究机构指出,部分经济先行指标已出现回落的迹象。

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较5月下滑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1.9%,较5月下滑0.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1.5%,较5月略有回升,但不及一季度;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1%,较5月下滑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落入临界值以下;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较5月下滑1.7个百分点。同时,6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8%,同比涨幅收窄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环比涨幅明显收窄1.3个百分点。

从部分数据分析看,下半年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可能出现增速下降的走势,需要引起行业的高度注意。还要警惕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变化。

美国6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长5.4%,达到30年未有的历史最高值。美国通胀加剧引发市场对美联储政策收紧和美元走强的猜测和预判,进一步加大了市场对大宗商品出现通胀风险的担忧和预期。

正视风险补短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指出,下半年石化行业必须认真抓好5项重点工作。

第一,要加大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

据商务部公布的上半年数据,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就达61.7%。其中,中高端消费、汽车等大宗消费,文化旅游消费和绿色健康智能消费等四大类消费表现抢眼。

国内市场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的压舱石。

美国政府一直要求美国企业重返美国,可实际上他们不仅没走反而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这就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销售额占全球化学工业市场的40%,中国市场是世界经济中不可多得的一片沃土,企业必须下功夫抓住、下功夫深耕细作、下功夫施展作为。

以刚刚过去的河南极端天气灾害为例。

灾后农业市场对化肥、农药、农膜的需求,城市基础设施对建筑材料、塑料下水道、涂料的需求,医疗卫生对医药、消杀药剂、医用橡塑制品的需求,道路交通恢复对轮胎、沥青、车辆的需求等,都会呈现爆发式增长。瞄准国内市场,每个企业都可挖掘到聚宝盆。

第二,要加大面向未来的技术创新

行业对创新能力要求的变化主要反映在3个方面:

一是行业未来发展已进入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新阶段。目前我国化学工业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产业结构,无论重大项目建设还是创新能力都已是世界第一。世界化工大国和跨国公司都开始把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因此,今后买入高新技术甚至合作开发高新技术的机会将越来越少,技术创新特别是高端前沿技术的创新必须要依靠自己。

二是行业未来发展已进入面向未来创新的新阶段,面临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新、激烈的形势。新能源的重构正进入十月怀胎的重要时刻,新材料的高端突破已进入兵刃见血的关键时期,低碳经济的转型已经呼啸而来,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已经站在分子设计的精准时刻,化工技术的新突破同信息技术的新融合已经进入深度一体化的新阶段。

三是行业未来发展已进入跨界协同创新的新阶段。在面向未来创新,特别是高端前沿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穿越“死亡之谷”和“达尔文之海”的风险,必须要突破组织、学科、技术和行业的界限,使不同领域间的相互合作、交叉应用日益明显,跨界协同已成为未来创新的一大趋势。

第三,要加大保价稳供的社会责任

今年上半年上游原材料价格涨势让人心惊。价格的大幅波动是一把双刃剑,对任何企业、任何行业都利弊相加。相信绝大多数企业都希望市场价格平稳,得到合理利润和长久效益。所以,下半年全行业要自觉承担起保供稳价的社会责任,把保障民生、保障供给、保障农业、保障救灾作为全行业的政治责任,绝不当市场涨价的领头者和推动者,坚决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坚决抵制各种不正当行为,要以行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争当市场保供稳价的先锋和模范。

第四,要加大绿色低碳发展方式转变的力度和速度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排放量约占工业排放总量的20%。行业已经意识到,绿色低碳转变是所有企业都绕不开的关口,企业要么“死在碳下”,要么“活在碳上”,区别在于能否找到二氧化碳减排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

行业同样要对自己是二氧化碳治理和利用的行家里手有信心。

在绿色低碳发展中,全行业需要共同抓好几件大事:

一是各项基础工作要率先扎实推进。双碳目标是一项全新工作,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能源消耗标准、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各种计量标准、碳市场交易标准等都要按行业、企业扎实研究,全行业低碳减排路线图时间表也要组织专门班子认真学习、认真研究,抓紧制定。

二是发展项目和技术选择一定要有新思路。今后产能过剩项目(如炼油、氮肥、纯碱等)一定不能再上,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一定不能再选,要在发展高端化、差异化、有特色的项目和技术上下功夫。

三是化工大省和典型企业的培养必须要下大气力。到去年底,按营业收入排名靠前的化工大省分别是山东、广东、浙江、江苏、河南和辽宁。

最近又冒出一匹黑马,福建全力发展湄洲湾、漳州古雷两大石化基地和福建江阴化工园区,力争到2025年全省石油和化工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龙头企业的竞争更为激烈。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化、中国化学工程等央企瞄准世界一流企业制定各自规划,万华化学、上海华谊、浙江巨化、陕西延长等各省龙头企业以及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浙石化、辽宁奥克等民营企业也在制定赶超规划。还有一大批大型石油化工园区,如广东惠州化工园区、上海化工园区、南京江北化工园区、江苏泰兴化工园区等正成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中流砥柱和典型代表。

四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将组织力量在塑料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氯碱低汞触媒、现代煤化工废盐治理和全行业能效水效领跑典型培养等方面扎扎实实抓几件大事,做些成效。

第五,要加快双循环格局的推进建立

行业要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组织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要认真抓好已进入中国跨国公司的精准服务;要组织更多中国企业同跨国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利共赢合作项目。

下半年全行业努力方向

一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再下功夫

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总额4010.3亿美元,逆差1255.2亿美元,比去年上半年增长21.8%。尤其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专用化学品等高端领域长期逆差较大,高端膜材料、专用化学品、高纯试剂、高端电子化学品等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行业企业应通过创新加快补短板,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配套能力,加快石化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进程,提升石化材料和石化产品的高端供给能力。

二是在降本增效上再下功夫

上半年管理费用大幅提升,油气、炼油、化工三大板块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上升15.9%、19%和12.6%,增幅之高多年少有。全行业上半年应收账款及票据同比增加14.7%,是两年来最大增幅,其中化工板块增速达17.9%,创两年多来新高。这些生产经营风险需要各企业高度重视。

三是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上再下功夫

行业里既要有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特大型综合企业集团,也要考虑像万华化学、浙江新和成、山东东岳等这样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管理团队优秀的专业公司。

实践双碳任务的两条思路

一方面要按照产品的属性和类别做好科学划分

合成氨、烧碱、电石、甲醇等煤化工产品属于以化石资源为原料、高耗能高碳排放、产能过剩的产品,应严格控制新建和扩建产能,科学制定严格的消耗与排放标准,加快升级改造、加大节能减排;

对于技术含量高、能耗低、排放低的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项目,尤其是新材料及其高性能复合材料、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等,是我国高端制造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材料,也是把我国建成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和国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材料。这类产品应当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快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实现自主化、国产化。

另一方面要区别存量与增量

对存量,即已开工建设、建成中交或即将建成的,为避免浪费和损失应予以尽快投产;

对已经审批完成、尚未开工的项目,要重点评估其能耗水平和能耗量,尤其碳排放量,再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正常运行的存量装置,应在研究制定科学、先进标准的基础上,推动企业或装置加大升级改造和节能减排的力度,逐步实现物耗、能耗和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对增量,即准备上的项目,除过去论证其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等传统内容外,还要衡量原料消耗量、能耗总量、废弃物及碳排放量,不仅重点论证原料消耗、能耗和废弃物排放量的最小化,还要重点论证碳排放量如何捕集、提纯、利用,最大可能地控制在达峰峰值内。

此外,业内专家认为还应重视进出口的拉动作用。

协会介绍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

协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799064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学会介绍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电话: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86918841 

信息部: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主办单位: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 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 技术支持:南京苏化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