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设立低空经济发展司,负责制定和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政策建议,协调解决如空域管理体制改革、低空经济法规体系建设、低空飞行安全监管以及推动低空经济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等重大问题。
与此同时,广东省2024年12月30日,全国首个省级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东省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成立;2024年12月31日,湖南由6家省属国企共同出资组建的湖南低空经济集团正式揭牌;2024年12月30日,青岛市城阳区举办系列低空经济发布活动;2025年1月1日,《珠海经济特区低空交通建设管理条例》实施。
低空经济到底是什么?这些领域中会用到哪些新材料或化学品?石化相关的企业目前能进入这个领域吗?
一、什么是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指在低空飞行领域,一般是指垂直高度低于1000米的的空域内,所产生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无人机配送、低空旅游、通用航空等诸多产业。低空经济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产业,目前主要被应用在交通、农业、旅游、公共服务等领域中。
图1低空经济产业链图
低空经济可以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资源,拓展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带动飞行器制造、通信导航网络、雷达系统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生态价值共同体,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低空经济融合了信息通信、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推动航空器制造、低空通信、导航、监视、识别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低空经济还是空中通勤、空中物流等新场景能够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重塑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国家对于低空经济的发展很重视,相关行业也因此高度关注这个领域。
二、低空经济下会用到哪些新材料?
低空经济可能会用到的飞行器有:无人机(包括小型无人机、中大型无人机等)、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电动短距起降飞行器、电动常规起降飞行器、直升机及其他飞行设施,如滑翔机、三角翼、动力三角翼、载人气球等。无人机、新型飞行器受关注度较大,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无人机领域用到哪些新材料?
无人机可以分为机身材料、桨叶材料、电池材料及其他材料,其中机身材料主要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及其他的工程塑料,如PC、ABS、PC+ABS合金材料、PA6、EPP发泡材料等。对于桨叶材料,主要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纤尼龙复合材料、改性高刚性PC材料等。对于电池材料,主要是钴酸锂、三元材料等。对于其他的材料,主要是电磁屏蔽塑料,常用的有PA66、PC等,红外线穿透材料,常用的有PC和ABS材料等。
电动起降飞行器用到哪些新材料?
电动起降飞行棋主要包括机身材料、动力系统材料、电池材料、航空材料等,由于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包括的材料种类也比较多。机身材料主要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主要应用在在电动起降飞行器的机身框架、机翼、尾翼等主要结构部件。动力系统此阿里,主要是高性能永磁材料,如钕铁硼,高温超导材料,如钇钡铜氧等。电池材料,主要是锂硫电池材料、固态电解质材料,如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航空材料,主要是氮化镓、LCP等材料,用于制造电动起降飞行器的射频(RF)功率放大器、功率开关等航空电子器件等。
三、化工相关的企业目前还能进入这个领域吗?
化工相关的企业要想进入低空经济领域,需要具备材料研发、零部件制造、航空燃料、服务与运营相关的优势。
材料研发领域中,主要的研发方向为轻量化材料、能源存储材料及功能性材料。如高强度碳纤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等,用于制造飞行器的机身、机翼、尾翼等结构部件,以减轻飞行器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和续航能力。
化工企业可以利用在化工领域的技术积累,在电池材料领域有所发展,如开发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固态电池材料等,为电动飞行器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动力来源。另外,化工企业可以加大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的研发,如抗腐蚀、耐高低温的聚酰亚胺材料,用于飞行器在复杂环境下的部件制造,还有智能控制和通讯所需的压电陶瓷、聚四氟乙烯等材料,这些都是低空经济重点发展的方向。
低空经济中的零部件制造,以及整体飞行器的制造,如燃油系统部件、液压系统部件、密封件等,利用高性能的工程塑料和橡胶材料制造密封件,确保飞行器的密封性和安全性,这可能也是化工企业可以进入的领域之一。
随着低空经济快速发展,更多的无人机、轻型飞机等飞行器投入使用,对化工企业来说,最直观的就是多了一些应用领域,相关企业可以根据自己产品的情况,做一些拓展跟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