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会引起肺炎,但这不是它可怕的地方。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恐慌,是因为它会人传人。在社会流动性非常高的今天,又处于春节期间,它的出现就导致了大量的人群感染,我们不得不全力以赴进行应对。
它引起人们害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是新出现的一种病毒。其实冠状病毒,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只是人们对它有免疫力,所以它没有造成人们大规模的生病。但是,这一次是新出现的一种冠状病毒,暂时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因此,我们现在看到了它来势很凶猛。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通过医学专家的艰苦努力,终于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虽“凶猛”,但它也有4个“弱点”,越早知道越利于预防。
弱点一: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浓度酒精
在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专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酒精,在一定浓度的酒精中,它很快就会被杀灭,失去感染性。不过,酒精的浓度要达到75%以上,也就是要达到医用级别。
除了酒精,含氯的消毒剂也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弱点二: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温
随着认识的深入,专家们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温。它们在低温状态下生存得很好,但是,随着温度的提高,它们的活性会慢慢降低。当温度达到56度以上时,它们基本失去活性,失去了传染性。当高温持续半个小时左右,它们就被彻底杀死了。因此,我们在做吃的东西时一定要将食物煮熟透再吃。
弱点三:新型冠状病毒不耐紫外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紫外线是常用一种消毒办法。紫外线对很多的病毒都有杀灭作用,对新型冠状病毒同样有效。将新型冠状病毒放在紫外线下照射10分钟,就可以杀得干干净净。
弱点四: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比较短
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离开宿主后,在空气中大概只能存活2个小时左右。可能很多人觉得:2个小时还短啊?我们不能看绝对值,要看相对值。和其它具有传染性的病毒相比,新型冠状病毒的空气中存活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像甲流,它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长达24小时。
知道了它的弱点,我们再来看看它的传播途径。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新型冠状病毒传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途径一:空气传播。当一个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人咳嗽或是打喷嚏时,病毒就会进入空气中。此时,如果有人吸入了受到污染的空气,就会感染这种新型冠状病毒。
途径二:与病人密切接触。如果我们与携带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进行了比较亲密的接触,如一起吃饭,就很有可能造成感染。
途径三:触摸污染物。如果我们的手与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物品进行了接触,然后又用手触碰自己的嘴巴、鼻子或者是眼睛,那么,病毒就会通过粘膜进入人体,导致感染。
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弱点和传播途径,那么,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做好以下几件事,我们就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做好隔离措施:这是钟南山院士在研究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点以后提出的措施。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办法。特别是不要去人多的场所。目前,大部分人在家里隔离了一段时间了,只在再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一定要外出时,一定要戴好口罩,特别是去医院、车站等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口罩可以有效隔离空气中的病毒。
做好消毒工作:我们要对家里面和办公室的重点部位进行消毒,如门把手、遥控器等工具和浴室、厕所等场所。一般情况下,用75%的医用酒精进行擦拭或者喷涂就可以了。外出回家一定要洗手,然后酒精消毒。外套等最好也喷洒酒精,或者在紫外线灯下进行照射。
除此之外,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同样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为什么有的人症状比较轻微,而有的人是危重,甚至是死亡?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免疫力有高低。
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呢?
坚持运动。这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运动可以加快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速度,可以将体内的毒素及时排出体外,同时,运动可以帮助人体的器官保持在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抗病毒的能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我们一生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消除疲劳,恢复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如果睡眠不足,人体就不能恢复正常的功能和最好的状态,因此对病毒的抵抗力就弱。
因此,对于一个成年人而言,每天要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如果条件允许,中午还可以小睡一会儿。
多吃一些提高免疫力的食物:
鸡汤。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鸡汤中含有丰富的半胱氨酸,它能够有效对抗体内的炎症。如果将鸡汤煮得浓一点,效果更加明显,还能起到保护粘膜的作用,减少病毒对粘膜的伤害。此外,鸡汤还有一定的止咳效果。在鸡汤中加入大蒜,效果更好。
深海鱼类。研究发现,深海鱼类含有大量的欧米伽3脂肪酸,其含量远远超过其它食物。这种脂肪酸可以迅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同时,这种脂肪酸还可以减轻人体的慢性炎症,降低疾病危险,特别是可以帮助抗击感冒和病毒。三文鱼、金枪鱼、鲭鱼等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