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机构 | 江苏省科技厅 | ||
文件号 | 制发日期 | 2024-12-20 |
近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简称《办法》)由江苏省政府公开后,引发广泛关注。这是2010年《办法》颁布以来首次全面修订,涉及奖项类别、授奖数量和评审制度等方面的优化调整。将于明年3月1日起施行的《办法》,主要有哪些变化?为何这样调整?传递何种导向?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接受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专访,予以详细解读。
问:《办法》修订的背景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江苏科技创新寄予厚望,要求江苏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省科技大会部署要求,需要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释放人才动能。修订《办法》,可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在更多领域做出更多重大创新突破,推动人才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和高质量发展优势。
2010年,省政府颁布《办法》,设立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此后,省政府对科技奖励工作做了修改完善:2011年增设企业技术创新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2017年提高一、二、三等奖授奖项目总数及一等奖占比,2018年增设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和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这些措施及时回应了全省科技创新发展需求,有效激发了全省科技创新活力,有必要通过修订《办法》加以固化,提供法治保障。
可以说,修订《办法》是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精神,总结江苏科技奖励实践经验,推动江苏科技奖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高水平科技强省的迫切需要。
问:奖项设置的变化主要有哪些?
答:本次修订,参照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奖项设置,结合江苏特色,听取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将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确定为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5个类别,每年评审一次。
具体变化包括,原来的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合并为新的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每年授予数量不超过2个;原来的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拆分”为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均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3个等级。加大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奖励,旨在引导带动科技工作者潜心基础研究,产出更多重大原创突破。此外,在保持每年授奖项目数量300项不变的基础上,一等奖由不超过45项提升至不超过60项,二等奖从不超过90项提升至不超过120项,增强“含金量”。
问:为何放宽对两类奖项完成人的限制?
答: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的授予对象均要求为本省的个人,而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的授予对象,未要求为本省的个人和单位。放宽对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完成人的限制,旨在鼓励本省的单位、科研人员与外省的单位、科研人员开展科技合作,集聚创新资源,共同完成科研成果。
同时,为促进国际科技合作,鼓励外国组织来苏开展研发合作和科技交流,江苏参照国家及兄弟省市做法,将国际科技合作奖授予对象由“外国人”调整为“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问:评审制度有哪些优化调整?
答:《办法》优化省科技奖励评审机制,细化明确省科技奖励评审相关规定。一是设立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由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等组成评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分别负责省科学技术奖的评审、监督工作。二是优化评审专家遴选与动态管理,由省科技厅建立覆盖各学科、各领域的评审专家库,健全专家遴选机制,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细化评审流程,明确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包括专业初评和综合评审,分别由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奖励委员会对各奖种获奖者和奖励等级进行审定。
问:有哪些强化监督的新举措?
答:为完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奖励工作机制,提高奖励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办法》进一步强化科技奖励监督。一是设立监督委员会,对提名、评审和异议处理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并形成监督报告提交奖励委员会。二是明确规定,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奖励总数、奖励结果等信息均应向社会公布,保障评审工作公平、公正、依法进行。三是增加对全流程评审结果公示的规定,明确省科学技术奖的受理情况、专业初评结果、综合评审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全社会特别是科技界的监督。
问:近年来省科学技术奖的奖励情况如何?
答:“十三五”以来,省政府授予吕志涛、贲德和郑有炓等3位科学家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授予宣益民、祝世宁、阮长耿和苏定强等4位科学家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颁发2037项省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授予3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50名外籍专家国际科技合作奖,有效激发了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热情,形成了江苏创新活动持续活跃、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的良好局面。
此外,有必要补充介绍一下: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先后荣获 2017年度、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十三五”以来,江苏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280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江苏单位主持完成的国之重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打破国外垄断的干喷湿纺碳纤维等重大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