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美国国防部将腾讯、宁德时代等多家中国企业纳入美国“中国军事企业清单”。
根据美国法律规定,被纳入清单的企业将失去美国国防部的订单。
单从这一点来说,这次在列的很多中国企业本身和美国国防部没有业务往来,美国国防部将这些企业纳入清单,本质上是一出自说自话的把戏。
但被纳入清单,对于这些企业的国际形象可能产生无形的影响,比如,这些企业可能在未来成为美国出口管制的重点跟踪对象。
这也导致市场中出现了一些焦虑的情绪。
专业人士告诉谭主,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保护自身利益。此前,相似的情况下,有中国企业起诉成功,并最终被移出清单。
面对美国的无理打压,中国企业应该主动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利益。
谭主梳理美国针对“军事企业”的相关清单后发现,相关清单从2021年以来已经更新五次,其中多次涉及将企业移出清单。
小米公司、中微电子、箩筐科技等中国企业,还通过起诉美国政府的方式,很快也被移出了清单。
也就是说,被纳入清单不是“一锤子买卖”,企业存在抗辩的空间。
根据美国法律规定,抗辩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提出申诉获得豁免权,另一种是诉讼途径。
目前,美国国防部已经开通了申诉通道,企业可以向美国国防部负责采购与保障的副部长办公室发送邮件,提交材料证明将它们列入清单的证据不足,申请移出清单。
正是因为很难通过申诉获得豁免,诉讼途径,成为了更值得关注的办法。
拿2021年小米的诉讼来说:
2021年1月14日,小米被美国国防部列入当时针对“军事企业”的相关清单。
15天后,小米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起诉美国国防部及其部长、财政部及其部长,因为美国联邦行政机构的总部都在哥伦比亚特区,该法院有管辖权,判决能对美国政府产生约束力。当时,小米的诉求是,法院撤销美国政府的这项决定,并颁布禁令禁止美国政府执行这项决定。
一个半月后,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颁布初步禁令,先约束住了美国政府执行这项决定。
两个月后,小米与美国国防部在庭外达成和解,美国国防部同意将小米从清单中移除。
可以看到,选择诉讼的中国企业应该快速行动,提起诉讼后,在顺利的情况下,可以及时止损,首先避免自身业务受到清单的影响。在这之后,存在与美国国防部充足的谈判空间。
之所以建议中国企业起诉美国政府,这存在特定背景:美国国防部针对“军事企业”的相关清单本身不合理。
谭主在统计了这些中国企业的诉状后发现,美国国防部列单其实很随意,指控中国企业的证据很多时候都是随便找的,充满了主观性,因此,它们在诉讼的时候就很容易被推翻。
小米在诉状中提到:
美国国防部提出的理由仅包括两点,小米CEO曾被相关部门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小米投资5G技术和AI技术,这些技术被认为对现代军事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中微电子在诉状中提到:
美国国防部将中微电子列入清单的理由仅仅是,中微曾在2019年获得了相关部门颁发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奖项。
仅仅是因为这些企业接受过中国官方的表扬,就认定这些表扬存在某种涉军的关联,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这也是美国法院的判断。
美国法院的判决中提到,美国国防部对中国企业是“军事企业”的指控没有实质证据,这些指控也超出了美国法律授予美国国防部的权力。
只要抓住了美国国防部列单的核心问题,便有很大的可能性通过法律途径来给美国国防部“纠错”。
美国国防部出现随意列单的情况,有它的深层次原因——美国针对“军事企业”的相关清单本身出了问题。
谭主梳理了美国法律针对“军事企业”的相关清单后发现,清单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并且扩大得并不合理。
最初,美国制裁小米等企业,是根据上一任美国政府设立的“中共军事企业清单”。现任政府接手后,象征性地给这个清单改了个名字——“非特别指定(非SDN)中国军事综合体公司清单”,随后就再也没有更新过。
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中国军事企业清单”。
伴随着这一变化,新的清单扩大了“军事企业”的范围:
在原本的清单定义中,“军事企业”是由军队控制并且从事军工生产的企业。
在新的清单定义中,美国政府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认定中国企业存在可能“支持军事用途”的相关行为。
并且美国还计划进一步扩大“中国军事企业清单”的范围,将相关企业的子公司、附属机构等实体也纳入其中。
甚至,这样的定义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中也没有完全得到支持,这也才有了中国企业起诉成功的结果。
而这样的特征,也是在给所有的外国企业一个提醒,美国政府为了打压外国科技企业,很多时候不惜违法违规。对此,在做好自身评估的前提下,企业有充足的理由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利益。
这样的胜诉案例越多,就越发揭露出美国所谓的正义和法治的底色,这样下去,最终失去公信力的终究是美国政府自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财政厅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江苏省商务厅 江苏省应急管理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苏省统计局
北京市化学工业协会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协会 辽宁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重庆市石油与天然气学会 河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吉林省能源协会 黑龙江省石化行业协会 浙江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安徽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福建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湖北省石化行业协会 湖南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 广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 海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协会 四川省化工行业协会 贵州省化学工业协会 云南省化工行业协会 陕西省经济联合会 甘肃省石化工业协会 青海省化工协会
电话:协会:025-8799064 学会:025-86799482
会员服务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传真:025-83755381
邮箱:jshghyxh@163.com
邮编:210019
地址: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东楼(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5楼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30
备案号:苏ICP备13033418号-1